美國百貨公司業者轉型求生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根據市調機構Coresight Research,疫情導致全美 8,000多家零售商店去年關門大吉,包括1,347家百貨公司。百貨公司實力較弱的連鎖店面25年來持續消失,疫情讓已發生的趨勢變得更快速,約加快3年。
百貨公司及零售店關閉也影響零售業整個空間配置;Sears、JCPenny雙雙申請破產保護,這2家老字號百貨公司向來是購物中心支柱,退場後多出一大片閒置空間。
為配合消費者,有些購物中心早在疫情爆發前就開始調整,從提供商品轉變為提供體驗,疫情加速轉型。面對疫情衝擊,百貨公司及大型購物中心努力重新出發。
以下是專家們觀察到的幾個現象:
現象一:百貨公司押寶服飾付出慘痛代價
Coresight Research認為,百貨公司所受衝擊最嚴重,主要是因為服飾銷售受到衝擊最大。百貨公司銷售商品繁多,包括居家用品和床上用品等,而服裝占總收入50%以上,重要場合服飾是主要來源。疫情下,消費者網購活動提高、絕大多數正式場合活動被取消,營收高度倚賴服飾銷售的百貨公司無從獲利。
百貨業者並非全軍覆沒。高檔百貨公司Nordstrom近幾年表現不錯,且正從疫情衝擊下恢復,關鍵是該公司一方面在網路上提供多樣化商品,另一方面在店內保有豪華體驗,有些產品瞄準年輕消費者。
現象二:大型購物中心將改採混合用途空間配置以提供購物外的體驗
據地產顧問業者Hoffman Strategy Group,購物中心也必須不斷求新求變,重點是再開發與採混合用途,將住宅、商業、娛樂等多用途混合在同一區域。
為善用房地產,購物中心可能將閒置零售空間轉為多元化用途,除商店,也將包括公寓出租和餐廳等。
現象三:購物中心提供表演為購物增添樂趣
德州大型購物中心Vista Ridge Mall租戶也不斷流失,2017年出租率僅 72%,當年被德州房地產管理公司ICA Properties以1,730萬元收購,幾乎是以估價3,450萬元半價收購,之後改名Music City Mall。其策略是讓購物中心變為音樂表演和適合家庭同樂的場所,藉以吸引人潮。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