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市場需求強勁,更擁有全球領先的科技、金融實力和頂尖人才。即便川普重返白宮可能帶來不確定性,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對臺灣企業在升級轉型以及全球供應鏈布局中的關鍵角色,依然不容忽視。
美國GDP占全球四分之一,如此龐大的經濟體,預計2024年將再增長超過2%,美國依舊是世界各國產品爭相出口的焦點市場。美國的創業生態繁榮,資本市場與創投體系蓬勃,頂尖大學更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這些都是值得善用的資源。
近年來隨著「近岸外包」(nearshoring)趨勢的興起,臺灣企業逐漸將投資重心轉向更貼近市場的地區,包括東南亞、墨西哥等。然而,隨著川普重返白宮,意在振興美國製造業,他不僅將降低內部稅負,還對外加徵高關稅,強化防範「洗產地」的貿易行為。加以在後疫情時代及美中對峙的大環境下,短鏈供應趨勢興起,臺商應該抓住這股趨勢,擺脫傳統的代工模式,向高附加價值的經營模式升級轉型,將投資重心從低成本地區轉向具有更高附加價值的國家。考慮到美國的科技、資金和人才優勢,與臺灣的製造實力形成互補,臺灣企業理應重新思考是否將資源重心對準美國。
至於川普2.0經貿政策的可能影響,更成為近期不可忽視的議題。以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徵關稅為例,臺灣若干高科技產業或許能獲得轉單效益;然而,對於某些成熟技術領域和傳統產業而言,由於轉嫁成本困難,將面臨更高的關稅壓力。這其中的利弊,視產業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面對美國市場的新格局,既有挑戰,也充滿契機。本期封面故事深入剖析美國的經貿實力,並分享臺商經驗,從總體趨勢、產業深耕、科技創新和商業實務等四大層面, 展示臺美雙方合作共榮的廣闊空間。
經貿透視雙周刊社長 張曉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