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德國商報(Handelsblatt)
文號:1114100046號
根據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報導,儘管全球各國已陷入經濟衰退的疑慮,但車用晶片的需求卻依然不減,晶片供應仍遠遠無法滿足需求。波士頓顧問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半導體專家Albert Waas表示,雖然目前尚有多座晶圓廠處於規劃或興建階段,但仍須數年後始能營運,加上氣候變遷帶來災害及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日益升高,車用晶片供應瓶頸短期內恐難以改善。
德國電子製造服務公司Katek(總部位於慕尼黑)總裁Rainer Koppitz表示,汽車製造商應為當前的晶片短缺負起大部分責任。相較其他產業,車廠不願提前承諾晶片的交貨量,因此面臨產能緊張時,半導體製造商更願意將產能留給醫療或機械工程產業之客戶。此外,車廠在要求短時間交貨時,常因須向供應商下急單,導致價格較高。然而相較於其他客戶,車廠通常不願意接受更高價格。
目前不僅矽半導體缺料,以碳化矽及氮化鎵為基材的化合物半導體也同樣稀缺。由於此類晶片功耗低,可使電動車維持較長的續航里程。然而,此類晶片也用於風力渦輪機或太陽能發電系統,因此需求量大增。BCG預計,此類晶片將持續短缺至2026年,甚至更久。
此外,除電動車比內燃機汽車需要更多的晶片外,在自動駕駛技術日益成熟下,英飛凌、意法半導體及恩智浦等車用晶片大廠的訂單應接不暇。BCG預測,至2026年車用晶片將以每年11%速度成長,且2030年時車用晶片均價將達1,170美元,將近2021年的兩倍。
然而在美國宣布對中國半導體產業擴大出口管制後,勢將影響中國半導體公司取得生產設備及人才。而未來大約50%的半導體新增產能來自中國,因此供應瓶頸非但難以改善,甚至可能惡化。更糟的是,中國政府的清零政策可能因為封鎖,隨時可能造成生產或物流癱瘓。
唯一好消息是,台積電等臺灣晶圓代工廠商因電腦及智慧手機等3C產品需求減弱,得以騰出較多產能生產車用晶片。然而BCG認為之前的常態已一去不復返,建議車廠應與晶片製造商緊密合作,確保獲得足夠的產能已變得越來越重要。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