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主要城市運用智慧感測技術應對極端氣候帶來的洪水威脅。
GovTech記者Skip Descant於2025年8月13日報導,芝加哥市政府與洪水偵測科技製造商 Hyfi 及電信公司 Verizon 合作,在該市南部 Chatham 社區啟動洪水偵測感測器試點計畫,目標是於城市內部署約 50 個可快速安裝、無需開挖布線的感測器,以即時監測淹水狀況。首批 10 組設備已上線,透過 5G 網絡即時傳輸數據,供芝加哥的分析師與應變團隊使用。該計畫預定持續至 2026 年底,除即時偵測外,還能分析強降雨頻率、淹水範圍與基礎設施負荷,輔助市區排水與防災設施規劃,並整合預警與決策系統,通知社區與公共設施啟動防災措施。Hyfi 執行長 Brandon Wong 強調,感測器只是防災科技的起點,真正的關鍵在於運用即時數據進行各種天氣事件的分析。
同樣地,根據New York Times於2025年8月26日的報導,紐約市也推動FloodNet洪水監測計畫,以應對頻繁的暴雨與氣候變遷挑戰。該系統目前已在全市部署超過 250 組低成本感測器,透過超音波量測水位並即時上傳數據至公開的地圖供民眾與政府部門查詢。FloodNet 由紐約市環境保護局( 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與紐約大學、紐約市立大學合作執行,總投資約 700 萬美元,預計於 2027 年擴充至 500 組裝置。 此計畫的資料更新延遲僅一至兩分鐘,不僅提升監測精準度,也能作為市區排水規劃與防災預警的重要依據。
臺灣的感測器、通訊科技、資料平台或新創防災軟體相關企業可思考在大型城市防災監控體系之中扮演關鍵角色的機會,爭取成為地方政府、基礎建設業者與智慧城市方案的供應商,參與這類感測網絡建設與相關應用開發。臺灣供應商不應只侷限於生產設備或硬件,而應朝向提供整體系統和相關服務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