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重啟綠色轉型:NDC 3.0 上路、2050 淨零目標正式啟動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泰國政府近日做出重大的政策轉向,批准最新版《國家自定減量貢獻》(NDC 3.0),並將國家淨零排放目標大幅提前 15 年,從原先的 2065 年提前至 2050 年。這項於 2025 年 11 月 4 日通過的決策,被視為泰國在全球氣候治理舞台上向前跨出的一大步,象徵該國正式與國際「升溫不超過 1.5°C」路徑接軌。

根據 NDC 3.0,新版目標要求泰國在 2031–2035 年期間,將年度淨溫室氣體排放量控制在不超過 1.52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同時必須在 2030 年前減少 47% 排放量(以 2019 年為基準年),減量規模相當可觀。

從環保到經濟:提前淨零是泰國的「生存選項」

泰國政府明確指出,此次調整並非單純的環境政策,而是一場「關乎國家競爭力的經濟保衛戰」。

過去的 2065 年淨零目標被批評過於保守、與全球供應鏈脫節,可能導致泰國在低碳貿易體系中被排除於門外。今日全球企業採購不再僅看價格與品質,而是將「碳足跡」列為最關鍵的選擇標準之一,許多跨國企業甚至要求供應國必須承諾 2050 淨零排放,才能維持供應鏈合作資格。

此外,若泰國希望成為 OECD 成員,2050 淨零也是基本門檻。
 換言之,提前淨零是一場避免邊緣化的經濟重啟(economic reboot),同時讓泰國得以在綠色經濟新時代中重新定位。

吸引 2,300 億泰銖綠色投資:泰國的產業新機會

政府表示,將淨零目標提前至 2050 年,將直接帶動 超過 2,300 億泰銖的外國綠色投資流入,包括:

  • 電動車(EV)與智慧交通
  • 再生能源與清潔能源系統
  • 碳權交易、碳捕捉與封存(CCS)技術
  • 低碳製造與能源轉型設備

若要達成 2050 目標,泰國需從 2019 年基準排放量(2.87 億噸)起,每年平均減少約 930 萬噸 CO₂e,是一項巨大的減碳工程,將涉及:

  • 開徵碳稅
  • 推動全國碳交易市場
  • 電氣化大眾運輸
  • 低碳農業與畜牧改善
  • 增加森林吸碳能力

此外,NDC 3.0 涵蓋五大領域:能源與運輸、工業、農業、廢棄物、森林。
 其中,70% 排放減量來自國內努力,30% 依賴國際技術與資金合作。

國際成功案例:泰國的前進方向

泰國此次改革參考了多個成功的國際案例,發現「法律架構、跨部門協作與創新整合」是成功的共同元素。

• 瑞典

2017 年通過《氣候法》,要求所有政府政策都必須與 2045 淨零目標一致,並以高額碳稅與透明監測機制作為支撐。

• 丹麥

2020 年的《氣候法》訂定至 2030 年減碳 70% 的激進目標,並對工業與農業部門徵收碳稅,即使遭遇重大阻力仍堅持推動。

• 智利

採用《氣候變遷框架法》,2040 停用燃煤,2050 達成淨零,並利用其自然條件推動「綠氫」成為國家新產業。

• 哥斯大黎加

已成功達成 98% 再生能源發電,並推動自然為本解決方案(NbS),例如「生態系統服務補償制度(PES)」。

這些國家的共同成功因素包括:

  1. 明確的法律與中期目標
  2. 全社會所有部門參與
  3. 將創新科技融入經濟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