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與創新部(MHESI)及泰國科研創新機構(TSRI)近期大力推動「全民開放科學(Open Science for ALL)」政策,旨在全面翻轉泰國科研與創新環境。此次政策倡議論壇為 TSRI 的「政策倡議系列(Policy Advocacy Series)#5」,目標是將開放科學納為國家級戰略架構,串聯科學、科技與創新(STI)生態系的上下游機構,並提升全民取得研究知識的能力。
此政策核心在於落實「研究成果向全民開放、透明、可取得」,期望以知識驅動經濟與社會發展。TSRI 執行長 Sompong Klai-nongsuang 教授強調,開放科學象徵泰國 STI 系統邁入新里程碑,主題「開放創新、開放知識、共創泰國未來」意義深遠。他指出,泰國應擺脫僅停留在概念階段的討論,並需真正將開放科學運用在經濟、社會與環境各領域,培養「智慧導向社會」,使研究成果實際提升人民生活品質,成為國家發展動能。
國家科研與創新促進委員會主席 Sirirerk Songsivilai 教授則提出泰國落實開放科學的四大關鍵要素:
- 設定適當的開放層級,並讓公民參與研究議題的設定與研究過程;
- 拓展科學邊界,讓科研不僅存在於學術圈,更強調跨領域合作、民間企業參與及公民科學;
- 確保研究成果向大眾公開,包含推動開放期刊(Open Journals);
- 讓研究數據可被有效運用,轉化為服務社會的知識與工具。
他強調,開放科學並非單純「開放資料」,而是重塑泰國的知識文化,使科研成果真正回饋全民,增強全民科學素養。
前副總理暨前科學技術部長 Yongyuth Yuthavong 教授則表示,泰國推動開放科學刻不容緩。原因包括全球科技進步迅速、數位科技提升資訊民主化、國際倫理趨勢強調透明、公平縮小開發中國家的差距,以及全球議題(如生物多樣性、疾病監測)對共享資料的迫切需求。
在「開放科學行動:推動泰國未來」座談中,專家們一致指出泰國面臨的核心挑戰:研究知識豐富,但大眾閱讀科學資訊的需求仍偏低。因此,建置一個更易用、可被一般大眾、媒體與非專家理解的國家級開放科學平台至關重要。
為支持此政策,泰國已推動多項關鍵基礎建設。例如:
- 國家級 Big Data 平台已架構完成,可安全串接全國數據資源,並開放初階資料供新創及企業免費使用,有助降低創新門檻,打造「資料為公共基礎建設」的新模式。
- 超過 50 萬篇泰國研究文章已啟動 AI 與自然語言處理(NLP)開放計畫,讓一般民眾也能參與「公民科學」,實現科技知識民主化。
此外,泰國將在 2026 年主辦全球研究委員會(Global Research Council),屆時開放科學與永續研究將是重點討論主題,顯示泰國在全球科研治理中的積極角色。
整體而言,泰國正透過開放科學推動國家長期轉型,以透明、數位化、全民可及的知識生態系,促進創新文化扎根,並提升國家科研實力與國際競爭力。這項趨勢勢必將在未來數年持續深刻影響泰國的科學文化與創新發展方向。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