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ECHO經濟報
水產養殖在過去50年有重大進展,1950年代水產養殖僅占全球漁獲產量(魚類、海鮮和藻類)的4%,在1990年代占20%,在2010年約占44%。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數據,2020年漁業和水產養殖產量創紀錄達到1.78億噸(含藻類則為2.14億噸),其中8,750 萬噸來自水產養殖。估計至2030年,全球漁獲產量將成長14%,達2.02億噸,其中1.06億噸將來自水產養殖,逆轉佔主導地位。
該逆轉趨勢的主要原因為污染和過度捕撈導致魚類資源減少,故水產養殖被視為阻止海洋荒漠化的解決方案之一。但發展水產養殖必須符合永續發展的作法,迄今許多水產養殖開發往往破壞當地環境。舉例來說,許多位於亞洲的魚類和貝類養殖場,養殖魚群數量過多,且大量使用抗生素和殺蟲劑,並使用野生魚貨所製成的飼料餵養。如此一來,反而有四分之一的捕撈漁貨被用來餵養人工養殖魚群。
為了解決該問題,2010年於荷蘭創建的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SC)於是相應而生,目前涵蓋鮭魚、吳郭魚、巴沙魚、鱒魚和蝦等11種養殖魚類。ASC的使命為保證在良好的工作條件下,以環保的方式進行魚類養殖生產。ASC的主要目標之一為減少養殖魚類飼料中的海洋蛋白質比例,為了實現該目標,ASC的比利時分部正與列日大學水產養殖系Cefra合作,目前已利用其他動物來源粉末成功地將魚油使用量從25%減少至21%。
獲得ASC認證的水產規模仍在起步階段,目前除了北歐和德語系國家以外,法國與南歐也開始加入申請ASC認證的風潮,澳洲和美國也隨之跟進。目前在比利時大多數超市都可以買到擁有CSA標籤認證的漁產品,主要有鮭魚、蝦和巴沙魚,然大部分仍為進口漁貨。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