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候變遷法》在泰國正式推行,該法案不僅奠定了邁向淨零碳排的法律架構,也導入碳定價機制,並強化氣候調適能力,成為推動泰國綠色轉型的重要里程碑。然而,專家指出,若要真正落實減碳目標,數位科技的應用仍需大幅強化,以支撐新興的減碳解決方案及碳成本下降趨勢。
專家論壇:碳市場與數位化的關鍵連結
在「氣候變遷與數位化」論壇(SX Sustainability Expo 2025)中,多位與會專家指出,儘管海外碳權市場能帶來更高回報,但相對也需要更大投資。隨著全球氣候衝擊日益嚴峻,碳權需求勢必大幅上升,碳價也將水漲船高。
南極集團(South Pole)東南亞區氣候變遷發展經理 Paul Connell 表示:「泰國面臨越來越大的減碳壓力,為達成《巴黎協定》的年度減量目標,購買碳權將成為加速減碳的重要選項。」
目前泰國碳排放量最高的三大部門為能源、交通與農業。論壇專家建議,必須加速推動再生能源轉型、電動車普及,以及永續農業,以應對緊迫的氣候挑戰。
數位科技助攻:從監測到碳權轉化
Wave BCG 執行長 Korakoj Sanguanpiyapan 表示,他們專注於氣候諮詢服務,協助企業進行碳排盤查、設計減碳專案、並規劃碳權策略。他強調,結合數位技術如衛星監測與數據分析,企業可有效掌握森林砍伐、農作物健康狀況,以及農業甲烷排放情形,解決傳統人工監測難以涵蓋的大範圍問題。
ShooShok 創辦人 Taweesak Ongiam 則分享了一套由泰國開發的創新廚餘管理系統,該系統可將廚餘轉化為堆肥,同時產生碳權收益。他指出:「與其花錢處理廚餘,不如將其轉化為碳權,用於減排交易。」
數位經濟與碳市場共生成長
來自泰國數位經濟促進署(DEPA)的 Jakkanit Kananurak 表示,受碳市場擴展帶動,未來3到5年內泰國數位經濟預估將成長23.36%。數位技術在碳管理的角色日益關鍵,不僅促進企業減排,更有助於培養新一代綠色數位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