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各國正竭力朝向全電氣化發展以達節能減碳目標,然專家指出電氣化不可被視爲脫碳唯一出路亦非終極目標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一、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值此萬物電氣化思潮席捲全球之際,產業人士指出,影響全面電氣化因素眾多,無法於彈指間實現,吾人亦不可將其視爲脫碳唯一途徑。

二、電氣化之進程與障礙摘述如下:

(一)於各種技術選項中,電氣化爲現下最廉價且最簡易達成脫碳目標之捷徑:各國政府、企業、投資人和消費者為減少對碳密集型化石燃料依賴,乃紛紛轉向以可再生能源產生電能之發展方向。國際再生能源機構(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指出,由於電能技術已臻成熟且易由私營部門進行大規模開發,預估至2050年全球有近一半之能源消耗將為電能形式,遠高於目前之20%。

(二)然全面電氣化進程面臨諸多窒礙之處,恐不易真正實現,華爾街日報分析其五大主因如下:

1、衆多無法實現電氣化的應用領域:由於技術障礙或成本高昂,許多產業領域根本無法實現電氣化。例如大型航空公司之跨洋飛行或18輪卡車之長程旅途,受限於其飛行與行駛時間及里程所需電池過大過重而無法採行電氣化運營。

2、需尋求替代技術、能源相互支援以補電氣化不足:完全淘汰傳統化石燃料之技術轉型極不務實,生物燃料、氫氣或沼氣以及可碳封存的化石燃料等未來有望成為更優越更符合經濟效益的動力來源,並可填補電能無法應用之領域。例如,位於密西根州新創公司Remora正著手研發儲存設備,可於卡車運行時直接收集尾氣中之二氧化碳予以壓縮以備日後封存或銷售。航空公司亦嘗試使用由凈化生物廢料製成之噴氣燃料與柴油燃料混合成爲即用燃料,另由再生能源製成之氫能亦可為飛機或卡車提供燃料。此外,建築材料製造商Heidelberg Materials刻正對其廠區內以傳統化石燃料運作所產生之廢氣進行碳捕獲和儲存研究,期能經由廢氣處理設備加以分離減排與儲存二氧化碳,再將其永久性注入地質深層儲存,或以不重返大氣的方式予以重複利用製造其他產品。

3、開辦再生能源場域之土地取得困難,引發民怨及激烈抗爭:再生能源開發商往往難以取得購買或租賃建廠土地的許可。不僅於高度城市化地區或人口稠密國家很難找到足夠土地來建置替代燃料裝置,即使地廣人稀仍有可能遭遇周邊社區排斥,如許多居民強力反對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場相關設施及輸配電線之建立。目前美國電力生產系統僅使用約4萬英畝土地於發電業務包括燃料源生產與發電廠,然輸電管線佔地竟達8萬英畝,未來隨再生能源普及,此數字將呈倍數增加,土地獲取預期益發困難。

4、輸電建設和電網連接之技術與法規障礙:新電網建設除需要重新佈建輸電線路,尚須獲得技術批准方可與現有電網連接,過程非但曠日費時,最終亦可能無法取得成果,將造成全面電氣化之破口。


5、電網易受破壞造成供電中斷:天災、人禍、動物入侵、以及駭客網絡攻擊都可能摧毀大片地區的電力。若將日常生活、通信服務與工商業運營等均與單一基礎設施相聯結,一旦電網受到破壞電力中斷,將釀成災難性後果。

三、電氣化普及有益環境保護,然創新絕非僅孤立於電氣領域,需兼容並蓄多種可行方案:以潔净能源達成更普及之電氣化目標,對能源安全、穩定經濟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絕對有益,然即使具有環境和策略優勢,電氣化也絕非萬能,標榜全電氣化的做法失之激進且冒險,許多有遠見的企業正嘗試以創新方法用以壓縮工業過程中之排放,並於運輸和建築應用中取代傳統的化石燃料,尋求以更新技術達到多元能源相互依存、互補共生的目標,此將更符合全球現實所需。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