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據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最新報告顯示,東協本年新誕生19家獨角獸公司,總計達35家,其中15家來自新加坡,印尼則有11家。以領域而言,金融科技業占26%,電子商務、物流和多元化網路分別占20%、11%和8%。多數獨角獸公司是消費者導向的B2C模式,以商家為主的B2B模式較少。多數獨角獸是在過去10年成立,77%在2010年之後成立,60%在2011年至2015年成立,顯示新公司成立的速度加快。
- 依據瑞信定義,獨角獸公司包括融資估值10億美元者,或者上一輪融資至少8億美元、業務成長強勁者,已在進行上市程序者如Grab和Kredivo則不包括在內。
- 本年躋身獨角獸行列的新加坡公司包括網路銷售平臺Carousell、二手車市場交易平臺Carro、加密貨幣平臺Matrixport、以B2B工業供應為主的電商平臺Moglix、物流公司Ninja Van、創新和智慧財產權資訊平臺PatSnap等。來自印尼的獨角獸包括電商Blibli、Gojek和Tokopedia合併後的GoTo、教育新創公司Ruangguru等。
- 瑞信指出,東協人口龐大,種族多元,促進區域整合是歷來一大挑戰,以往企業要成長為區域領先者相當困難,但新創企業採取「高度當地化」策略,把握此挑戰帶來的商機。和銀行及電信業不同的是,電商、網絡服務和電子遊戲的監管不多,需要大量科技投資的企業規模很容易擴張,亦無需大量客制化(customization)。
- 新冠疫情推動區域數位經濟發展,其中電商、金融科技領域吸引大量投資者興趣,電商亦帶動物流領域。此外,人口趨勢加上慢性病增加,推動保健科技行業。瑞信指出,和其他地區相比,東協公開資本市場尚未提供新創公司同樣多的支援。
- 截至目前,東協股市尚未感受全球科技浪潮的威力,指數仍以舊經濟領域為主。納入MSCI指數的東協科技股,占經濟比重從2014年僅0.05%增加至現在1.2%,相較之下,不包括東協的亞太區,該比率從4.6%上升至11.4%。新加坡海峽指數在2016年未有任何科技相關類股,目前則占14%,預計未來此比率可升至35%。
- 瑞信亦指出,東協許多新創公司創辦人來自其他成功的新創或科技公司,隨著第二代企業家設立新公司,整個生態系統會繼續擴張。此外,東南亞仍擁有龐大資金,私募投資退出的趨勢亦加快,意味著市場資金充足,可投資新創公司。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