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年底,中國大陸60歲及以上人口逾2.9億,占全國人口的21.1%。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的興起,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智慧養老,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2024年1月中國大陸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這是大陸首個支持銀髮經濟發展的專門政策,提出打造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推進新一代資訊技術在居家、社區、機構等養老場景集成應用,推廣應用智能護理機器人、家庭服務機器人、智能防走失終端等智能設備。鼓勵利用虛擬現實等技術,開展老年用品和服務展示體驗。
智慧養老依託於傳統養老服務體系,成為破解養老難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手段。智慧養老的優勢顯著,企業通過建立智慧養老資訊平臺,延長送餐服務範圍,有效實現規模經濟效應。在健康管理方面,互聯網、大數據能為老人實行全方位、全天候監控和防護,彌補了無人養老的缺陷。另外,智慧養老體系中一些體力的、模式化的工作交由人工智慧完成,智能設備的應用改變過去服務模式,提升養老產業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有效鼓勵了年輕群體投身養老事業。
不久前,中國電信推出的智能手錶可以即時監控老人的心率、血壓等指標,經過設置後還能第一時間發出老人突發走失、摔跌、發病等警示資訊,並及時推送到老人子女的手機上。尤其是針對一些年齡大、腿腳不方便的老年人群體,智能手錶可以通過無線定位、數據傳輸,實現對佩戴者的位置監控、軌跡查詢和預警提醒,通過即時資訊互動,實現更加精准精細的服務,有效彌補對特殊老人群體安全外出的欠缺。
在山東東營市東營區,相關部門對社區閒置公建設施適老化改造、擴大改造範圍至社區綜合服務場等模式,建設6個社區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和10個智慧醫養服務站,為高齡、失能、失智、殘疾等剛需老人和周邊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上門等形式的養老服務。同時,通過建設「虛擬養老院」,研發智慧居家醫養服務平臺,整合助醫保健、康復理療、應急救助等5大類120餘項社會服務資源,並組建職業化養老服務隊伍,為老年人提供菜單式、點選式、定制式的上門服務,讓養老服務更加高效、精准、便捷。
智慧養老能夠為老年人具備物聯化、智能化特徵的養老服務,各地應依託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構建現代養老服務體系,滿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