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依據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本(2025)年 9月26日發布的新聞稿指出,星國2025年 8月製造業產值較2024年同期下跌7.8%(顯著高於經濟分析師預估的下跌4.1%),結束連續13個月成長,創自2024年3月以來最大跌幅。倘不包括生物醫藥製造業,製造業產值則較2024年同期下跌2.9%。
二、 經濟分析師認為,新加坡2025年 8月製造業產值下跌現象與上週發佈的星國2025年 8月「非石油國內出口」(NODX)相呼應,反映「提前出貨效應」減弱以及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衝擊顯現。
三、 倘依個別產業而言,2025年 8月新加坡主要製造業產值表現如下:
(一) 生物醫藥製造業產值較2024年同期大跌37.3%,其中,製藥業因2024年同期基數高,以及藥品生產成分組合不同而下跌59.3%;
(二) 電子業(占製造業比重最大)產值較2024年同期下跌4.8%,其中,半導體、其他電子模塊與零配件,以及電腦周邊與數據存儲等產業產值分別下跌8.8%、13.1%以及16.8%;資訊通信與消費電子業產值則成長42.4%,主要受服務器相關產品產量增加帶動;
(三) 一般製造業及精密工程業產值分別較2024年同期下跌13.9%及1.7%;
(四) 交通工程業及化學業產值則分別較2024年同期成長18.9%及3.5%。其中,交通工程業持續成為亮點,連續7個月呈現雙位數成長,主要受「飛機保養、維修及翻修」(MRO)需求持續增加所推動。
四、 星展銀行(DBS)高級經濟分析師蔡漢廷認為,新加坡製造業表現將持續波動,外部需求仍面臨美國持續加徵關稅的壓力,惟全球半導體週期仍因人工智慧(AI)帶來的結構性進展而獲得支撐。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自2025年10月1日起,將對進口藥品或專利藥品徵收100%關稅,惟倘製藥業者已開始在美國興建廠房,則可豁免,此將衝擊新加坡出口至美國的高附加價值藥品,此類藥品占星對美出口12.3%。惟全球前10大製藥企業中有9家在星國設廠,其中不少已在美國建廠或擴充產能,因此或享有豁免。但長期而言,美國保護主義政策,不利於如新加坡般高度依賴對外貿易的經濟體。美國將關稅豁免政策與對美投資承諾掛勾的做法,可能對包括新加坡在內的亞洲投資環境帶來負面影響。
五、 新加坡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分析師顏聖充對星國製造業前景持謹慎態度,預估2025年全年製造業產值成長2.0%。隨著美國對等關稅措施拖累全球終端市場需求,預期未來數季新加坡製造業成長將趨緩。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