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醫療業者紛紛到「柔星經濟特區」插旗,經濟分析師認為恐將出現「蠶食效應」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一、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5)年9月2日報導,上(8)月底新加坡康盛醫療集團(Thomson Medical Group)宣布,將斥資超過55億星幣(43億美元)在馬來西亞「柔星經濟特區」核心地帶,發展10.5公頃的柔佛海灣霸級項目,該項目包括:一所多學科醫院、專科醫療中心、養老護理與輔助生活設施,以及醫療配套設施。新項目將包含300個至400個床位,同時將引入高端住宅、旅館及多元生活商業空間。
二、    根據馬來亞投資銀行(Maybank)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已在柔佛新山插旗的醫療集團包括:IHH醫療保健旗下的鷹閣醫院(Gleneagles Hospital)、柔佛醫療保健(KPJ)、新康集團(HMI Medical)、哥倫比亞亞洲集團(Columbia Asia)等。馬來西亞業者雙威醫療保健集團(Sunway Healthcare Group)亦將在依斯干達公主城(Iskandar Puteri)建造約300個床位的醫院。
三、    此外,當地既有的私營醫療設施亦將提升營運能力。例如,柔佛醫療保健在特區內擴建較新的醫院,並擴張在柔佛較老舊的專科醫院;IHH醫療保健則將增加於依斯干達公主城IHH Medini的床位。馬來西亞衛生部亦積極開發政府醫療設施。例如,擁有304個病床的巴西古當(Pasir Gudang)醫院,本年下半年開始營運,以及馬國政府與私人領域將共同合作,在士姑來(Skudai)發展一個擁有1,500個病床的醫院。
四、    經濟分析師指出,「柔星經濟特區」提供私營醫療服務業者發展契機,目前市場尚未出現過剩情況。惟星柔地鐵系統(RTS)預計於2026年底通車,將更方便新加坡人到柔佛就診,因此在星、柔兩地皆有業務的醫療集團恐將面臨「蠶食效應」(self cannibalism)威脅,例如:IHH Medini及康盛。倘兩地醫院服務重疊,病人可能因方便及較低的治療費用,選擇到柔佛的醫院接受治療,或將選擇性治療從新加坡轉移到柔佛,例如:健康檢查及日間手術。另,新加坡薪資待遇更具吸引力,員工可能流失到新加坡,影響在柔佛新醫院的擴展計畫。
五、    新康集團總裁陳瑋嘉日前表示,該集團目前在柔佛有兩家醫院及一家醫療護理中心。隨著更多公司在柔佛投資,企業客戶數量將增加,以及柔佛州日益富裕、民眾教育提升、人口高齡化等因素,皆推動對私營醫療服務的需求,因此該集團對市場看法樂觀。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