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水處理和供水成本大幅上升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新加坡國家水務局 PUB表示,隨著能源和建築成本推高開支,水處理和供水成本大幅上升。

新加坡公用事業局在大士水回收廠的進度更新中表示,在全球範圍內實現水安全已變得“更具挑戰性”,新加坡也不例外。該工廠的大約三分之一——新加坡深層隧道污水處理系統(DTSS)第二階段的關鍵組成部分 ——已經完工。其中一些挑戰包括氣候變遷增加了極端天氣的發生頻率、預計到 2065 年用水需求將增加近一倍,以及全球供應鏈中斷和地緣政治事件造成的外部成本壓力。 

該機構表示:「這些外部成本壓力並不是公用事業局獨有的。」並強調了能源、建築、化學品和維護成本的增加。 由於燃料價格上漲,自 2017 年以來平均電價上漲了近 37%(最高時上漲了約 50%),能源成本隨之上升。 該機構表示:“隨著用水需求的增加,公用事業局需要利用海水淡化和新生水等能源密集型供應來源,並處理更多的用過的水。”

自 2017 年以來,新加坡的整體建築成本上漲了 35%。新加坡公用事業局表示,在日益城市化的環境中建造水利基礎設施的成本更高,因為它涉及建造更緊湊的結構以減少土地佔用,並採用侵入性較小的施工方法以盡量減少道路或公用設施改道的需要。 

新加坡國家水務局 PUB導入了一種侵入性較小的管道施工方法(稱為頂管法)為例,表示使用這種方法的成本目前為每公里1,700萬新元(1,240萬美元),比每公里1,000萬新元增加了70% (2017年)。

由於建設和人力成本較高,DTSS第二期將耗資65億新元。新加坡國家水務局 PUB 表示,這幾乎是第一期工程的兩倍,第一期工程在二十年前建造時耗資 34 億新元。該機構補充說,第二階段深層隧道的建設成本也增加了兩倍多。 

此外,作為水處理過程中關鍵材料的化學品的營運費用自 2017 年以來增長了約 33%。隨著 COVID-19 和供應的增加,供水系統的維護成本也增加了 18%。鏈條中斷導致供水系統的人力和零件成本增加。

節省能源、空間和成本

為了提高能源效率,新加坡大士水回收廠將採用水處理技術,使工廠能夠產生處理廢水所需能源的 80%。新加坡公用事業局表示,與烏魯班丹和裕廊的水回收廠 25% 相比,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該工廠還將在不使用額外能源的情況下提高新生水的回收率。為了抵消較高的建造成本,處理後的污水將直接排入大海。新加坡國家水務局 PUB 表示,這樣就不需要建造又長又深的排放管道,而這將花費至少6.5億新元。新加坡國家水務局補充說,它還將在大士水回收廠實施技術,使處理單元比傳統處理單元緊湊 30%,從而減少土地足跡。

工廠將部署用於氣味控制和廢水初級處理的生物處理工藝,以減少對化學品的需求。 

新加坡國家水務局 PUB 補充說,它還在實施線上感測器和自動化系統等智慧技術,以確保工廠的運作具有成本效益和人力效率。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