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燃料生產商「以太燃料」與印尼化學與能源公司「亞獅達」合作,在星國啟動東南亞首個商用永續航空燃料生產項目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一、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5)年11月12日報導,在星國毛廣島經營煉油廠的印尼化學與能源公司「亞獅達」(Aster)與新加坡「永續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簡稱SAF)生產商「以太燃料」(Aether Fuels)簽署「燈塔計畫」(Project Beacon),共同啟動東南亞首個「商用永續航空燃料」生產項目。「亞獅達」並計劃在新加坡市場投入逾20億美元(約26億星幣),大幅擴展東南亞區域能源業務。
二、    航空業為最難實現脫碳的產業之一,主要原因為目前缺乏商業化低碳技術。星國為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放,永續航空燃料被視為目前最可行的解決方案,預估可減少約65%的碳排量。根據新加坡民航局於2024年公布的「永續航空樞紐藍圖」,自2026年起,所有從星國起飛的航班皆必須採用永續航空燃料。傳統航空燃料每噸約700至800美元,目前永續航空燃料現貨價約為每噸2,700至2,800美元,待新項目投產後,燃料價格有望與市場價格持平或更低。
三、    新加坡「以太燃料」成立3年,由「淡馬錫」(Temasek)旗下精深科技投資平臺Xora資助孵化。該公司自行研發的Aurora技術,與其他燃料生產商大多採用廢棄食用油作為原料不同,該技術採用工業廢氣與生物甲烷為原料,產出的燃料皆符合「國際航空碳抵消與減排計畫」(CORSIA)標準,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傳統航空燃料減少超過七成,且解決原料供應有限、永續航空燃料生產成本高昂等兩大難題。
四、    「亞獅達」為印尼最大綜合石化生產商「詹德拉阿斯利太平洋」(Chandra Asri Pacific)旗下持股80%的合資公司。本年該公司在星國的資產併購動作頻繁,先後收購「蜆殼公司」(Shell)在毛廣島的煉油廠與乙烯裂化廠、裕廊島的下游化工廠,以及裕廊島的一座聚乙烯工廠。此外,本年10月底,「詹德拉阿斯利」宣布從「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收購58個「埃索」(Esso)油站,交易總額估計為10億美元。
五、    前揭項目獲「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與「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的支持,將設立於「亞獅達」本年4月份收購的「蜆殼」毛廣島煉油廠內,計畫於2026年第2季開工建設,並於2028年第1季投入商業營運,投產後預估提供24個全職職位。屆時直接利用該煉油廠持續產出的廢氣作為原料,結合Aurora技術,可使產量提高20%,達到每日生產約50桶燃料、每年約2,000噸;另一座可日產1,000桶的大型工廠刻正籌備中。
六、    「亞獅達」首席財務官許嘉興指出,本次合作為該公司旗下Aster Ventures戰略的一部分,該項「次世代能源解決方案」透過技術創新推動工業脫碳,同時與現有能源、化學,以及基礎設施資產形成合作效應。
七、    「以太燃料」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馬迪甘(Conor Madigan)表示,亞洲地區對永續航空燃料需求旺盛,越來越多國家強制規定使用該種燃料。目前,該公司已與新加坡航空公司及捷藍航空簽署關於採購燃料的合作備忘錄。馬迪甘透露,鑑於新加坡為世界上最大的船隻加油港,該公司刻正探索永續燃料在海事方面的應用。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