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計劃最遲於2026年成立顧問團研究18個關鍵領域,為部署核能決策提供指引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一、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5)年10月1日報導指出,星國尚未決定未來是否部署核能發電,惟密切關注核能領域發展,尤其是「小型模組化反應爐」。為進一步強化相關能力建構,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EMA)計劃最遲於2026年成立顧問團,以在涉及核能技術、法律及組織等18個關鍵領域提供專業指引。
二、    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能源科技處長陳家賢證實,該局刻正組織顧問團以支持「國際原子能總署里程碑路徑」(IAEA Milestones Approach)下的關鍵能力研究工作,該團隊擬最遲於2026年上半年組成。
三、    陳家賢處長指出,從最初選擇興建核電廠,至第一座核電廠投入運作,整個過程可能需時10年至15年。「國際原子能總署里程碑路徑」提供全面架構,讓各國瞭解部署核能計畫對安全、可靠及永續性的要求,該路徑分為「考慮」、「準備」及「建設」等三個階段,每階段皆有19個明確界定的關鍵考量因素,包括提供避免被濫用於核武的保障、法律、監管架構、人力資源發展、利益相關者參與,以及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四、    由於「國際原子能總署里程碑路徑」涵蓋範圍廣泛,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計劃藉由上述顧問團的專業知識及技術,包括團隊對其他國家如何以該路徑推動核能發展的瞭解,引導星國建構核電能力。星國政府會確保部署核能的決定是將安全、可靠、可負擔性及環境永續性皆納入考量,除須符合新加坡國情,亦須遵循全球最佳的實際運作經驗。
五、    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於2025年9月2日宣布,諮詢公司「Mott MacDonald Singapore」將針對先進核能技術的安全與可行性展開研究。陳家賢處長表示,從先進核能技術的安全及可行性研究至組織顧問團,皆是研究核能部署潛力的一部分,以在電力需求不斷成長下,為能源領域開發去碳方案。
六、    新加坡前於2012年完成核能前期研究,當時的結論是核能技術尚不適用於新加坡,因此暫不考慮興建核電廠,惟須培養核能安全人才。2014年,星國成立「新加坡核能研究與安全倡議組織」。2025年,「新加坡核能研究與安全院」正式啟用,為核能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空間及先進設備。
七、    2024年新加坡與美國簽署「民用核能123協定」,以促進兩國核能相關知識及技術分享與交流。新加坡目前尚未決定是否使用核能,惟不排除未來核能技術安全可行時,使用核能發電。
八、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周兒彬指出,現有核能技術已相對安全,但工程系統無法保證萬無一失,因此因應緊急狀況的策劃能力至關重要,以確保發生核能事故時,得以保障民眾安全。新加坡須展開更多研究,才能更佳評估是否在星國境內安全部署核能。
九、    周兒彬高級研究員認為,目前無其他可行的替代方案提供新加坡本土化、零碳排放且可靠的基本電力負載供應方式。考量星國在能源保障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在數位經濟時代實現淨零碳排放的目標,部署核能似乎是唯一選擇。至於部署核能時間表,此取決於「小型反應爐」在全球部署的情形。
十、    能源智庫「Ember」高級能源分析師Dinita Setyawati則認為,研究部署核能的世代影響亦極為重要,包括核能廢棄物的安全問題及核能所能提升的生活品質等。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