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媒體報導,全球港口壅塞預估至明(2022)年下半年才會恢復正常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2月27日報導,自年初以來,全球港口船舶積壓情況不斷惡化,供應鏈中斷引發的延誤、產品短缺、人力嚴重短缺、運費上漲數倍導致成本上升等問題繼續困擾著企業和消費者。業界估計,供應鏈受干擾、港口堵塞的情況要到明年下半年才可望恢復正常。

受訪分析師和學者表示,全球供應鏈中斷局面要到明年農曆新年後才會逐漸好轉,並在下半年才可能恢復正常。不過有限的船舶供應推動海運價格飆升,保持一貫高標準的國際貨櫃運輸企業可從中受益。另外,新加坡港口處於有利的位置,不僅可協助緩解供應鏈中斷情況,還可鞏固它作為全球最大的貨櫃中轉樞紐和補時港口(catch-up port)地位。

KPMG合夥人阿加瓦爾(Rakesh Agarwal)指出,供應鏈危機背後有許多原因,但主因仍為供應和需求失衡,例如去年疫情暴發時,許多國家實施嚴厲封鎖措施,很多機構爭先恐後地尋求醫療和食物資源。此外,封鎖措施又造成員工短缺和貨運工作效率減低,使海運和物流公司面對延誤困擾。全球政府都需要制定戰略迎接供應鏈未來的發展,特別是建立重要物品庫存,以及在戰勝疫情後建立高韌度供應鏈。新加坡作為該區域的一個重要港口,應引領供應鏈的復甦。星國政府可採取主要的長期措施,例如鼓勵海運公司在當地設立區域供應鏈控制塔,將有助於海運公司提高供應鏈可見度,並在發生問題時能及時應對。

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課程主任陳恩榮表示,供應鏈中斷的一大原因是消費習慣的改變,其中居家辦公和電子商務趨勢帶動電子產品需求猛增,服飾和鞋子等需求相應減少。需求的異常變化,令物流業者應接不暇,導致全球貨物供應的嚴重中斷,即便疫情暴發至今已近兩年,企業和機構仍忙於應付供應短缺和貨物需求激增的情況。

然而,供應鏈中斷所帶來的直接影響是海運費用高漲,依據國際航運研究公司Drewry的資料顯示,一個40英尺貨櫃的運費目前為9,292美元,較去年同期上漲169%,而疫情前約1,400美元,已飆漲五倍以上。運費上漲也造成企業成本增加以及能源價格飆升等,甚至引發各國面對通貨膨脹率上升壓力。但,運費高漲卻讓不少貨櫃企業如馬士基(A.P. Moller—Maersk)和赫伯羅德(Hapag-Lloyd AG)等受益。馬士基本年預計取得170億美元營業盈利,較年初預測的45億美元增加278%;而赫伯羅德在過去6個月的收入高於過去10年的總和。Drewry預測,全球貨櫃海運業本年的稅前盈利為1,500億美元,遠高於該產業去年取得的稅前盈利254億美元。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