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5)年11月17日報導指出,作為東協區域最受矚目的發展項目,「星柔經濟特區」(JS-SEZ)持續受星國業者歡迎。星、馬兩國自2024年1月簽署「星柔經濟特區」合作備忘錄(MOU)至今,以新加坡為基地的公司已承諾在柔佛投資55億星幣(42.3億美元),該特區可協助商家發揮兩地優勢擴展業務,其價值貢獻顯而易見。
二、 針對星國中小企業投資「星柔經濟特區」所面臨的挑戰,畢馬威新加坡公司(KPMG Singapore)資本市場部合夥人葉煒基表示,星國中小企業應謹慎處理跨境流程及監管要求,確保本身具備因應複雜情況的專業知識及能力。同時亦須因應不斷變化的基礎設施興建時間表,並制定因應勞動力及物流挑戰的應變計畫。該特區許多獎勵措施皆與可衡量的成果掛鉤,例如最低合格投資額。企業須評估滿足相關條件的能力。此外,匯率波動亦會侵蝕成本,甚至抵消「星柔經濟特區」較低勞動力成本帶來的好處。中小企業亦須注重吸引及留住技術勞工。
三、 葉煒基合夥人指出,「星柔經濟特區」主要吸引的中小企業包括零配件製造業、精密工程業,以及為區域大型企業提供物流支持的中小企業。此外,綠色能源等新興產業亦在此蓬勃發展,預期航空業的輔助公司亦將在該特區發展。
四、 然而,某些領域已快速升溫,可能顯得擁擠。例如,星、馬兩國醫療業者已紛紛在「星柔經濟特區」插旗搶灘。此外,數據中心等領域的競爭亦日益激烈,超大型數據營運商刻正於該特區迅速擴張,此推高土地價格,並對水電等資源造成壓力。
五、 葉煒基合夥人認為,對於進入競爭激烈領域的中小企業而言,採取利基(niche)戰略或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是在充滿活力的「星柔經濟特區」中脫穎而出且蓬勃發展的關鍵。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