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表示,過去星國受益於中、美經濟快速發展,惟一旦在日益加劇的兩國競爭中站錯位置,將隨時可能演變成「兩邊受害」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一、    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本(2025)年9月3日出席「中小型企業大會暨資信商業大會」(SMEICC)時表示,對於既受益於美國企業在全球的快速發展,且受益於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加坡而言,一旦在日益加劇的大國競爭中站錯位置,原本的「兩全其美」將隨時可能演變成「兩邊受害」。
二、    維文部長指出,過去新加坡賴以生存及成功的全球環境,刻正發生劇烈變化,包括:(1)地緣政治因素促使大國採取更狹隘的國家利益觀,導致全球競爭加劇、對話減少及互信不足,一個更加分裂及供應鏈破碎的世界,使星國業者經商變得更加困難;(2)某些國家局勢不穩,其內部社會分化及撕裂,對新加坡企業的業務發展帶來挑戰。
三、    維文部長強調,面對全球政治及經濟格局重塑,新加坡企業須利用及強化區域網絡,在製造及供應鏈重組之際,尋求新的機會。尤其,東協地區人口結構年輕,且中產階級不斷擴大,未來20年至30年,將是持續成長的龐大市場,星國中小企業須及時把握商機,積極投入東協市場。此外,在政治層面上,東協國家刻正推動東協整合,以實現在東南亞建立統一市場及統一生產與投資的願景,其人口規模將相當於歐盟。
四、    談及「星柔經濟特區」,維文部長認為該特區可讓兩地實現優勢互補的機會。新加坡企業可利用馬來西亞柔佛州的土地及產能等資源,同時在星國境內持續營運區域總部、研發及其他關鍵業務。星、馬兩國刻正探討透過「星柔經濟特區」強化與印尼合作,尤其是在峇淡島(Batam)、民丹島(Bintan)及吉里汶島(Kerewen Island),進而把握新加坡、馬來西亞柔佛州及印尼廖內省(SIJORI)的三角合作商機。此外,維文部長亦鼓勵星國中小企業在南亞、中東、南美洲及非洲等地區探索商機。
五、    在上述大會中,東協多國華商領袖亦共同探討區域合作的機會及願景。其中,在大國博弈背景下,東協國家如何因應,是否「選邊站」是主要議題之一。印尼中華總商會副總主席翁瑋光(Haryanto Adikoesoemo)則指出,倘東協團結一致,維持中立,不選邊站,東協將在供應鏈轉移方面獲利。泰國中華總商會副主席歐先梓(Prasong Owlarn)表示,撇開政治,東協應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探討如何互相協助創造一個更有效市場。
六、    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副總會長葉翃瑚(Datuk Yap Heng Or)表示,馬國歡迎來自美國的技術轉移,亦盼深化與中國在製造業的關係。由於美國實施對等關稅,在「中國+1」戰略下,東協可在製造業作為中國的輔助,中國刻正將部分製造業轉移至東協,同時美國亦正進軍龐大的東協市場,盼從中取得商機,爰馬來西亞可扮演中間人角色,從兩邊受益。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