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家心臟中心引入亞洲首創「運動心臟磁振造影」檢查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新加坡國家心臟中心(NHCS)近日推出亞洲首個「運動心臟磁振造影(Cardiac MRI,簡稱 cMRI)檢查」,為運動愛好者與高風險族群帶來更快速、更精準的心臟疾病診斷。這項創新技術結合了騎行設備與磁振造影(MRI),讓受檢者在運動狀態下接受掃描,能即時呈現心臟在活動中的表現,整個檢查約 90 分鐘即可完成,顯著縮短過去動輒需要數月才能確診的流程。

傳統心臟檢查往往需要分階段進行,先是運動測試,再安排影像掃描,過程冗長,且有時無法捕捉到心臟在運動中的真實反應,導致診斷準確性受限。此次 NHCS 引進的運動心臟 MRI 則能同步評估心臟結構、血液流動以及心肌組織情況,醫生可一次性判斷病變究竟是因運動導致的生理性心臟擴大,還是由病理性心肌病變引起。心臟內科副教授郭瑞玲指出,該技術特別適合用於早期診斷常見於運動族群的擴張型心肌病與冠狀動脈阻塞,能幫助患者及早發現潛在風險。

這項檢查自 2017 年研發、2020 年試行以來,至今已應用於約 400 名患者。雖然費用比傳統心臟 MRI 略高,在政府補助後平均多出約 200 新元,但由於檢查能一次完成,無需再安排額外測試,整體上反而能為患者平均節省約 180 新元。

實際案例中,新加坡前職業足球員亞當斯旺迪(Adam Swandi)便透過運動 MRI 確診心肌病,最終選擇退役。他表示,雖然退役的決定艱難,但這項檢查讓他和家人清楚掌握病情,不必長期處於未知與擔憂之中。

專家指出,運動心臟 MRI 的另一大優勢是能幫助區分「運動員心臟」與「病態心臟」。長期高強度訓練會讓運動員的心臟出現輕度擴大,但功能仍維持正常;相較之下,病理性心肌病則伴隨收縮功能下降與心肌受損。過去這兩者難以區分,常導致誤診或延誤治療,而新技術能在單次檢測中全面掌握病情,避免錯誤判斷。

NHCS 表示,這項技術不僅提升了診斷效率,也使新加坡在亞洲醫療創新上邁出重要一步。未來將持續擴大運動 MRI 的應用範圍,並探討與區域醫療機構合作,讓更多運動人士及潛在心臟病患者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