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國財經媒體HN上(113)年12月29日刊登斯國產業暨運輸協會(Association of Industrial Unions and Transport,APZD)秘書長 Andrej Lasz對2024年經濟表現及2025年展望之專訪報導。謹查,斯國產業暨運輸協會為斯國最重要的產業總會,會員包括16個公會、2,500多家公司,累計雇用近20萬名員工,涵蓋汽車、工程、電子技術、冶金和建築業、運輸和物流產業等,並為斯國參與歐洲經濟社會委員會(EESE)之代表。
相關訪談要點如下:
-
- 斯國產業表現疲軟:
- L秘書長指出,2024年全球市場已出現大幅成長,各種股票指數及全球前500大企業表現良好,特別是人工智慧及半導體領域業然成為經濟成長的動力,然而可惜的是,斯國並無上述產業支持。
- 今年夏季以來,斯國明顯感受到德國經濟放緩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預期經濟停滯亦將持續到2025年。斯國重要產業如汽車、機械、電機及冶金之產能在2024年後半期大多沒有滿載運轉,亦有業者開始於週末停工,產量較2023年同期相對減少許多,斯國正處於經濟衰退的邊緣。
- 斯國立法不利企業發展:L秘書長批評斯國立法的不可預測,如議會相關法案缺乏公眾諮詢,產業意見亦未受到重視,諸如體育券(按斯國超過50人之雇主須提供員工之子女體育劵)和其他民粹主義提案的通過,除不利斯國經商環境外,亦使得外國投資者對斯國逐漸喪失興趣。
- 汽車產業轉型複雜
- 歐洲汽車產業因2035 年電動車轉型的目標而處於相當複雜的局面,L秘書長表示電動車目前還沒有完全說服歐洲客戶,以及車輛昂貴以及充電基礎設施不普及的問題,另一方面,汽車產業花費數十甚至數千億歐元在電動車研發上,背負巨額債務,許多工廠甚至蒙受相當大的損失。
- 即便在整個歐元區工業生產停滯不前的情況下,斯國汽車產業在2024年仍達到年增20%的好表現,L秘書長指出,這僅為少數月份增加的訂單表現,僅證實汽車產業是斯國經濟命脈,並支撐著一半出口的事實,但不可忽略斯國汽車產業前景仍未明。
- 歐洲冶煉業脫碳之路遙遙:L秘書長認為,近日德國鋼鐵公司Thyssenkrupp以及Arcelormittal面臨全球鋼鐵需求減少、產能過剩而需大幅裁員的問題,提醒業者根據歐盟的政治預設目標而走上生產脫碳的巨額投資之路,若最終目標改變,對業者來說可能意味著破產。他並援引歐盟在2024年2月提出的「安特衛普宣言(Anwerp Declaration)」所提到的產業意見,呼籲公部門必須認清歐盟減碳目標僅在開發新技術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實現,在輔導業者綠色轉型時必須先讓產業在歐洲存活。
- 斯國金融交易稅影響業者在斯經商興趣:斯國自2025年1月1日起將對金融交易課徵新稅,每筆扣款將徵收交易金額的 0.4%,每筆最高稅額為 40 歐元,這使得斯國成為歐元區中唯一徵收交易稅的國家,特別是向大量消費者提供大量產品的中小型企業,將產生相對高的交易成本。就APZD已知資訊,有不少斯國公司考慮將生產基地轉移到捷克或其他歐盟會員國,原因是立法的可預測性以及相對較便宜的能源價格。
- 展望2025年,斯國產業前景將視企業如何因應政府整合方案(cosolidate package),如各項稅賦的調整(營業稅增加至23%、所得稅增加至24%、新增金融交易稅等),另歐盟為單一市場,斯國必須與其它歐盟國家競爭,要獲得外國投資者的青睞,取決是否具有包括能源價格、稅負、創新環境等優勢,而這些皆為斯國政府所將面臨及解決的。
- 斯國產業表現疲軟: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