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新電信政策將執照類別縮減至四種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孟加拉電信監管委員會(Bangladesh Telecommunication Regulatory Commission, BTRC)已著手制定新指引,依據《電信網路與執照政策》(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Licensing Policy)。該政策已於 2025年9月公布在官方公報並正式生效。

這項新政策正式結束了2010年《國際長途電信服務政策》(International Long Distance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 ILDTS)。該框架最初是為了規範國際閘道,並打擊非法的網路語音通訊(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電話,但隨著技術進步逐漸落伍。

新政策將原本超過十餘種的執照類別,縮減為四大類。BTRC 已經成立相關委員會擬定細則,並將在草擬前與電信業者及其他利害關係人討論,之後再進行公開諮詢,最後送交郵政與電信部門審批。

簡化的執照架構

新政策以統一的規則取代過去零碎的結構,不再區分使用何種技術。此舉旨在吸引外資,並加速孟加拉數位服務的轉型。文件指出,舊有的多層級執照制度造成監管重疊、治理低效,以及競爭環境扭曲。多年來,國際閘道、互連交換中心及網路樞紐各自分開發照,導致職能重複、合規成本上升與創新放緩。

新制度廢除了這些層級,將原本十多種執照整合為四大類:存取網路(行動網路與寬頻業者)、國家基礎設施(電信塔與光纖網路)、國際連接(海底電纜)及非地面網路。另外一類「電信增值服務」僅需登記,而非完整執照。

在實務上,行動業者、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海底電纜營運商、電信塔公司及衛星服務供應商都將納入這一統一制度。舊有的國際網路閘道(International Internet Gateway, IIG)、互連交換中心(Interconnection Exchange, ICX)、國家網路交換中心(National Internet Exchange, NIX)與國際閘道(International Gateway, IGW)等執照,將隨有效期結束而逐步淘汰,大部分將於2027年前到期。

新政策採取「技術中立模式」,確保執照義務到位並提升消費者的服務品質與體驗,不再限定必須使用何種技術,而是讓業者自行選擇並創新。

外資持股限制

新政策允許行動業者最高85%外資持股,但至少15%必須由本地持有,形式可為合資、股票上市或其他安排,並規定業者須在三年內符合。基礎設施公司則設有65%外資上限,而國際連接服務業者則限制在49%。政策指出,此舉是為促進國內投資、符合國家發展目標並保障長期戰略利益,在吸引全球資本的同時,保留關鍵網路的部分國內控制權。

為新技術預留空間

政策特別著重於新興服務,包括物聯網(IoT)、私人 5G 與 6G 網路、區塊鏈、關鍵通訊與量子運算設施。文件表示,BTRC 將對創新服務採取適度且靈活的監管方式。

這也是電信法律首次明確承認行動虛擬網路業者(Mobile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 MVNO),即不持有實體網路資產卻能提供行動服務的公司,這可能為新進業者打開市場。

覆蓋率與品質要求

新政策設立嚴格的覆蓋與服務標準。行動業者必須在18個月內將一半基地台接入光纖網路,並在三年內達到80%。全國光纖主幹網必須延伸至每個 union parishad(最小的農村行政單位),且符合電信等級標準。在多災地區,至少四分之一的基地台必須配備柴油發電機作為備援電力。

為監控表現,BTRC 將推出「全國服務品質儀表板」(National Quality of Service Dashboard),提供匿名且接近即時的可用性、覆蓋率、傳輸速率及可靠性數據。

限制市場壟斷

多年來市場一直爭論行動與網路服務是否受少數大業者壟斷。新政策賦予 BTRC 認定具「顯著市場力量」(Significant Market Power, SMP)的公司之權力,並可施加限制措施,包括資費管制、強制基礎設施共享、禁止交叉補貼與更嚴格的財務揭露。政策強調,SMP 規範適用於任何單一或共同具備能力扭曲市場、限制有效競爭或濫用主導地位的業者。

此外,新政策要求業者盡可能採用再生能源、妥善管理電子廢棄物並降低碳排放,同時限制政府監控權限,明訂合法監聽僅能在「有效法律授權及司法或準司法命令」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