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席爾成為全球第一個完全符合「漁業透明化標準(FiTI)」的國家,凸顯其在印度洋漁業管理領先地位。漁業長期是塞席爾的核心產業,約佔國內生產毛額15%,同時提供近17%的就業機會。全國每年平均漁獲量約40萬公噸,主要出口至歐洲、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亞洲。然而隨著氣候變遷影響,漁獲量正逐漸下滑,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塞席爾漁業大廠Oceana Fisheries Co. Ltd.銷售主管多丹哥拉(Rajitha Dodangolla)指出:「今年的漁獲量因氣候變遷而下降,魚隻更難捕撈。但,必須優先滿足島內餐廳與飯店的需求,塞席爾國內市場需求依舊高漲,難以完全滿足。不過,希望探索海外市場,而臺灣是全球漁獲消費量最高的國家之一,是未來潛在合作對象。」
擁有14艘漁船的塞席爾企業Marlu Seychelles董事長古納提拉科(Muditha Gunatilake)則表示,該公司約55%的漁獲出口至海外,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歐洲與日本。臺灣市場在鮮魚消費上潛力龐大,未來希望能與臺灣業者合作。此外,該公司刻正尋找高品質的漁業設備供應商。古納提拉科表示: 「臺灣產品在國際間以品質耐用、設計專業聞名,因此我們非常期待與臺灣廠商建立合作關係。」
根據統計,臺灣人均海鮮年消費量超過35公斤,高於全球平均值,展現強勁需求。這不僅意味著臺灣是塞席爾理想的出口市場,也顯示雙方產業互補的潛力。臺灣在遠洋捕撈、漁具製造、冷鏈物流與水產品加工等方面擁有完整產業鏈,與塞席爾結合,不僅有助於提升當地漁業價值,更能進一步拓展臺灣在印度洋的布局。
塞席爾以透明化制度強化國際信譽,臺灣則以技術與市場優勢提供支援。未來雙方深化合作,不僅滿足當地與國際市場需求,更能在永續與產業升級的道路上,攜手共創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