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尚尼亞於本( 2025) 年10 月29 日舉行總統與國會選舉,然而選舉過程被批忽略主要候選人,民眾於沙蘭港(Dar es Salaam)及其他城市走上街頭抗議,並持續至第三天。報導指出,抗議群眾焚燒公車、加油站、阻礙道路及交通,坦國政府緊急部屬軍隊、施行宵禁,並中斷全國網路。
這波動盪對企業與整體經濟而言,短期與中期均造成挑戰。短期內,物流系統、通訊網路與人員流動受阻:沙蘭港的主要交通路線被封鎖,機場與港口運作中斷,導致進出口貨運延誤,國內外航班取消,供應鏈承受壓力。網路關閉亦衝擊金融交易、電商平台,以及跨國貿易,使企業成本上升、資訊時效下降。
中期影響則反映在外資信心與合作機會的降低。由於政治環境不確定、選舉透明度受質疑,國際投資者或合作夥伴恐暫緩於坦尚尼亞佈局。此外,當地法規、監管或合作夥伴的變動也可能加大風險。邊境貿易受影響亦可能波及鄰近國家與區域物流,使東非地區的製造、運輸、食品加工等產業鏈承受連鎖效應。
對於臺灣企業或國際企業來說,目前建議採取「觀望+備案」策略:在情勢尚未明朗前,暫緩大型資本投入或人員進出安排,並啟動替代供應鏈、監控物流與人員風險的應變機制。待坦尚尼亞政治及安全局勢趨穩、通關與網路系統恢復正常後,再評估進一步的合作或投資。
坦尚尼亞此次選舉引發的社會動盪與軍隊介入為國際企業營運增添不確定性;雖無全面停擺跡象,但短中期風險明顯提升。企業應加強監控、適度延後非急迫性決策,以降低潛在損失。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