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尚尼亞新增菸酒等貨物稅 對 EAC 區域整合帶來壓力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近日,坦尚尼亞在其《財政法案》中納入一項新的適用於東非共同體(EAC)成員國間的貨物稅(excise duty)條款,此舉被視為對區域自由貿易體制的一大考驗。

根據東非共同體協議,成員國間的商品、服務與投資應享有自由流通、免受不合理關稅或差別對待的保護。然而,坦尚尼亞的新措施卻明顯對來自其他 EAC 國家的貨物施加額外稅負,不僅違背區域整合原則,也引發鄰國供應商與製造商的強烈反彈。

對許多肯亞、烏干達與盧安達的企業而言,此舉將造成成本上升、貨物通關延遲,以及須申請免稅或豁免程序的繁瑣手續。消費者端層面,部分進口商品價格恐跟著水漲船高,貨源選擇也可能縮減。

若這種差別待遇成為常態化,將動搖 EAC 作為「單一市場」的信任基礎。若各國任由此類措施蔓延,終將誘發其他成員國採取報復性保護主義策略,削弱整體區域整合的韌性。

在此背景下,對於正積極拓展東非市場的臺灣企業來說,此舉可能帶來多方面的影響。許多臺商選擇以肯亞作為進入東非門戶,仰賴 EAC 區域供應鏈布局。然而,若成員國間出現不對等稅制與保護主義傾向,整個供應鏈效率將被削弱,壓縮利潤空間與市場競爭力。此外,原本期望借助 EAC 區域優惠或關稅協定進行跨國交易,也可能受到不確定性衝擊。

不過,分析人士指出,這場風暴或許也是一次「重建規範」的契機。EAC 成員國可藉此凝聚共識,加快稅制統一與合法機制的落實。若能在此刻強化制度設計與執行力,未來中小型跨國營運廠商,包括臺商在內,將能在更穩定與可預測的市場環境中持續發展。

整體而言,坦尚尼亞的新貨物稅措施為 EAC 區域整合與貿易政策帶來新的挑戰,也突顯出區域經貿體系在協調與政策一致性上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