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孤立下之俄羅斯汽車工業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15 年來俄羅斯汽車產業一直積極執行本地化政策,俄烏戰爭帶來的外來限制證明其幾乎完全沒有防禦能力。由於物流和制裁問題導致全球供應鏈失序,造成絕大多數汽車工廠關閉。

依據俄羅斯汽車市場分析社AUTOSTAT的資料,俄羅斯境內的汽車製造商占2021年全國新車(小汽車和輕型商用車)供應量的83%。截至2022年3月3日,2021年俄羅斯的汽車產能只有55%繼續使用。由於制裁、物流、零件缺乏等多種原因,俄羅斯很快將面臨汽車生產完全停止的困境,停工期將取決於俄烏戰爭持續的時間及俄羅斯適應新市場情勢的速度。

另依據商人報(Kommersant)的資料,截至 3 月 10 日,俄羅斯14家主要汽車製造商中,只有4 家持續營運,分別為UAZ、日產、位於卡盧加(Kaluga)的PSMA Rus (生產三菱和斯泰蘭蒂斯汽車)及中國大陸的哈弗。由於零件供應中斷,日產已宣布從3月14日起暫時關閉工廠。缺乏零件的問題也威脅到其他工廠,索勒斯(Sollers)雖宣布其位於遠東的Mazda Sollers廠繼續生產,但日本媒體已報導零件供應已中止。汽車組裝商Avtotor宣布繼續生產現代及起亞車,寶馬車已停止生產。

部分汽車製造商,如雷諾及旗下的AvtoVAZ 及俄羅斯現代汽車製造廠(生產現代和起亞車)希望盡快復工,其他車廠甚至沒有提到復工日期。各車廠持續工作的時間主要取決於組件或套件的庫存量,而且即使仍在運營的車廠也可能隨時中止,例如AvtoVAZ 宣布3月14日起復工,但僅有兩條線,而且僅能持續數天。

除了中國大陸的汽車外,所有進口車都已停止向俄羅斯供應新車,其中奇瑞表示將繼續照常供貨。

此外,汽車維修市場也會遇到零件短缺的問題。根據商人報對汽車經銷商進行的調查結果,汽車零件將可維持1-2個月的需求,如果無法恢復供貨,不排除會使用中國大陸零件。

與其他產業的外國公司不同,儘管普遍停產,但沒有外國汽車製造商宣布退出俄羅斯市場。此外,在俄羅斯市場經營的外國汽車製造商,皆未表示停產主要是因為後勤困難,並非與烏克蘭事件直接有關。

依據商人報的消息,現在市場面臨的主要問題為物流困難、匯率波動、強制出售外匯收入的法令、制裁限制和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在俄投資的外國汽車製造商都希望至少能恢復供應鏈。至於制裁的影響,即使是國產汽車製造商目前也不明白向俄羅斯供貨會有何種後果,特別是電子元件。部分業者甚至認為,美國和歐盟禁止供應俄羅斯晶片和半導體的制裁,以目前的形式不會直接限制汽車產業需要的電子產品。

近年來俄羅斯一直是歐洲主要汽車市場之一,儘管只有少數外國汽車在俄羅斯的銷售量占其全球銷售量很大比重,自2020年到現在,俄羅斯汽車市場一直相當有利潤,在考量盧布貶值的情況下,許多業者已上調價格。市場分析家表示,目前在汽車價格上漲和家庭收入增長乏力之下,市場容量可能會下降50%,但即便如此,俄羅斯市場仍然對國際汽車業者具有吸引力。此外,物流恢復後,至少亞洲品牌會保留在俄羅斯的業務。

俄羅斯汽車工業的年產能為270萬輛小汽車和輕型商用車。2021年由於電子元件短缺,車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然而俄羅斯汽車產業在歷經兩年的下滑後,2021年首次出現成長。根據俄羅斯國家統計局(Rosstat)的資料,2021年俄羅斯生產近140萬輛小汽車,比前一年增加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