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汽車產業快速崛起 韓中品牌引領製造新格局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哈薩克汽車產業快速崛起 韓中品牌引領製造新格局

——從庫斯塔奈到阿拉木圖:打造中亞汽車製造中心的藍圖

2025年以來,哈薩克汽車產業在政策推動、外資進駐與本土製造能量提升的帶動下,正逐步邁向中亞地區的汽車製造樞紐。從整車生產量到外資合作案,哈薩克汽車業已展現強勁的產業韌性與國際競爭力。


一、產業規模與成長動能

根據哈薩克工業與建設部資料,2025年上半年,汽車產業占該國機械製造業比重達40.9%,加工製造業比重7.28%,較2018年分別成長2.1倍與3.7倍。
全國八家主要汽車製造廠遍布庫斯塔奈、阿拉木圖、塞梅、烏拉爾與卡拉幹達等城市,2024年生產總量達14.5萬輛,預計2025年全年將增至14.9萬輛,年增5%。

截至2025年7月,全國汽車總量達550萬輛,為獨立初期的2.5倍。
今年1至7月,乘用車產量為75,406輛,年增19%,總產值達1.16兆堅戈。前五大品牌依序為Hyundai(30,800輛)、Chevrolet(16,600輛)、KIA(14,800輛)、Jetour(7,100輛)與JAC(5,600輛)。


二、外資與本地合作新局:韓中領軍

(1)起亞KIA哈薩克工廠投產

2025年10月,哈薩克總統託卡耶夫透過視訊啟動KIA Qazaqstan工廠,象徵哈韓產業合作邁入新階段。該廠位於庫斯塔奈,總投資1,315億堅戈,年產能7萬輛,預計提供1,500個固定就業機會。
此案由韓國KIA與哈薩克政府共同推動,90%資金為外國直接投資,並整合焊接自動化(41台機器人、自動化率58%)及本地職業學院培訓制度,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託卡耶夫總統指出,每一個汽車製造就業崗位,將可間接帶動物流、零件、基礎設施等5至6人就業。KIA工廠不僅是投資項目,更是打造完整汽車供應鏈與中小企業成長的引擎。

(2)中國車企強勢進駐

中國品牌在哈薩克市場成長迅猛。2025年前七個月,乘用車進口總量13.4萬輛,其中中國車佔比超過50%(9.46萬輛),年增247.5%。
多品牌投資也同步擴張:

  • 阿拉木圖正興建長安、奇瑞、長城多品牌工廠,年產能12萬輛,預計2025年第三季投產。

  • 奇瑞與阿斯塔納汽車合作啟動零件在地化生產,涵蓋電池、輪胎與座椅等項目。

  • 今年進口全地形車(ATV)達2.57萬輛,其中大部分為中國製造。


三、歐洲品牌穩守高端市場

儘管中韓品牌席捲中低價位市場,歐洲汽車品牌仍維持穩定市占
2025年前五個月,在1,772輛歐洲車中,Skoda以924輛佔超過一半市佔率;其次為BMW(207輛)與Mercedes-Benz(178輛)。
Porsche Cayenne與Audi Q5等中高階SUV仍具吸引力。
不過,法義品牌式微——Renault僅售出1輛、Alfa Romeo僅售2輛、Opel僅3輛,顯示其市場競爭力與服務網路面臨挑戰。


四、綠色交通與智慧本地化

根據內政部數據,全國已登記17,976輛電動車,短短半年成長近50%。2024年通過的《電動車基礎設施法》促進充電網建設與購車補貼。
同時,車輛語音與介面系統也加速「哈薩克語本地化」。多家品牌(EXEED、BYD、Chery、Hyundai、Haval等)已支援哈語多媒體與語音助手,反映消費者文化自信與市場本地需求同步提升。


五、產業政策與市場展望

哈薩克政府推出汽車租賃購買方案與貸款優惠,取消車貸債務負擔係數(KDN),並以工業政策鼓勵外資投資及零件在地化。
2025年機械製造業投資達1,780億堅戈,比去年成長2.5倍。
全國汽車製造廠上繳稅費169億堅戈,為國家財政穩定來源之一。

未來五年,政府將把庫斯塔奈、阿拉木圖及卡拉幹達打造為中亞汽車製造走廊,以KIA與Hyundai為雙引擎,結合中國品牌技術與本地組裝優勢,帶動區域出口與產業升級。


六、結語:從裝配到品牌的產業進化

哈薩克汽車產業已從單純「組裝基地」轉型為具有區域影響力的製造鏈樞紐。
在韓國技術、中國資金與歐洲標準的共同作用下,哈薩克正建立從零件供應、組裝到出口的完整產業鏈。
隨著新能源與智慧車輛趨勢興起,該國在中亞市場的戰略地位正日益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