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簡稱海漁基金會)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因應我國海洋永續發展的各項困難及挑戰所捐助過半而成立的財團法人,數年來專注於全方位的沿近海海洋生態保育及復育,包括漁業資源永續管理、里海倡議、永續海鮮認證、食漁教育、漁港智慧化、提升漁工福祉等,推動從海洋棲地到餐桌食漁的永續發展,期待全民一起參與漁業永續理念並於生活中付諸行動。
海漁基金會在2020年推出全國首創的環保海鮮標章「海洋之心生態標章」。此標章參考了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海洋撈捕漁業之魚和漁產品生態標章準則(Guidelines for the Ecolabelling of Fish and Fishery Products from Marine Capture Fisheries)》所訂,評估認證包含兩大部分,首先是針對漁業撈捕本身,接著是針對水產品的產銷監管鏈(Chain of Custody,簡稱CoC)進行認證,CoC認證涵蓋了二級產業的加工廠及三級產業的餐廳、零售商等。
漁業撈捕認證的評估重點除了聯合國準則中「確保魚群永續」、「保護海洋環境」及「有效漁業管理」三大重點之外,海洋之心更將「企業社會責任」列為第四大評估重點,藉此提升漁業工作環境以及合法漁工待遇。
為了使「漁業永續」「環保海鮮」的觀念早日深入傳統漁業界與消費市場,海漁基金會現階段積極扮演輔導的角色,於全台灣各地遊說漁民組成友善船隊來參加認證;至今,已有四組友善船隊報名參加認證,包括南方澳扒網友善船隊、澳底扒網友善船隊、台東新港延繩釣友善船隊及台東富山一支釣友善船隊,漁船總數量將近兩百艘。目前,獲得認證的台灣魚種除了已獲得金級的台灣鯖魚,還有申請認證審核中的竹筴魚、白帶魚、鬼頭刀、四破魚等,未來還會持續增加。
海漁基金會執行長林愛龍表示:「組成友善船隊的成功關鍵在於漁民對於保育的開放意識與參與漁業管理的主動程度。一開始,海漁基金會的同仁抱著忐忑的心情向漁民介紹標章、邀請漁民來參加認證,雖然現階段申請認證免收費,但過程中始終擔心會被船主或船長拒絕。不過,出乎意料的是,許多年輕的船主原本雖持觀望質疑的態度,但在詢問完細節之後,都轉為開放的態度參與。推廣的過程中,蘇澳區漁會、鯖鰺協會、台東區漁會等都對『海洋之心生態標章』的理想十分支持,積極協助本會向漁船主解說。」
由蘇澳區漁會推出、海漁基金會認證的「魚青淬鯖魚精」是「海洋之心生態標章」於2021年冬天即將上市的最新認證商品。魚精採用全國第一支海洋之心金級認證的友善船隊所撈捕的台灣鯖魚,也是目前全國唯一採用野生捕撈鯖魚製成的魚精產品。鯖魚撈捕後全程冰鮮保存,鯖魚上岸4小時內立即於HACCP驗證的加工廠進行初級加工取出鯖魚肉,再透過藥廠級的高端技術進行低溫淬取營養精華,一瓶魚精大約含有八尾的鯖魚營養價值,充分利用海洋生物資源不浪費,消費者補充營養的同時,也能守護海洋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