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正在顛覆傳統領域,當心理療癒遇上創新科技,未來的療癒方式變得更有效率且充滿可能性。
「花些時間暫停一下。想一個能讓你感到平靜的地方。想像你就在那個地方並把這種感覺帶進當下。」、「保持不動,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這些是Apple Watch「正念」App 每日都會主動發送的提醒訊息。「正念」App 主要分為「心理狀態紀錄」、「反思練習(Reflect)」、「呼吸練習(Breathe)」三大項。鼓勵使用者每天花費幾分鐘,審視與記錄當下及整天的感受,並透過呼吸練習保持專注力以感受自己與身體的連結。
科技把關 輔助文明病初篩
根據多項專業研究指出,經常反思個人的心理狀態不僅有助於增強情感意識及抗壓能力。識別情緒更能夠減少負面情緒,並透過減緩心率來影響整體的健康狀態。近年隨著創新科技的秒速演進,傳統的心理療癒也逐漸開始與新興的數位科技相互交融並拓展出「科技療癒」的嶄新領域。
「科技療癒」指的是透過創新科技輔助以達到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 包含智慧行動穿戴設備、人工智慧(AI)、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延展實境(XR)、生物反饋及數位心理治療等領域與相關技術。隨著全體人類對於心理健康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尤其是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大爆發期間,有愈來愈多人意識到自己承受莫名的心理壓力或感到焦慮恐懼,甚至疑似出現憂鬱症或躁鬱症的傾向。
其實憂鬱症已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代文明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指出,新冠疫情導致2020年全球罹患憂鬱症或焦慮症的人口比例提高25%。由WHO出版的《2021年精神健康地圖集(Mental Health Altas 2021)》則顯示出各國政府每年平均僅提撥2%的健康保健預算至心理健康疾病治療領域。憂鬱症會對於個人及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卻常常因為未能夠被適當篩檢出而錯失妥善治療的良機。由於傳統診療法評斷心理病症有許多限制,且必須花費臨床醫師大量的時間來建檔病患問診訪談內容。因此便有新創科技團隊鎖定該問題點開發出創新科技以輔助憂鬱症的初步篩檢。
自然語言處理 AI成心療輔助好幫手
近年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AI已逐漸在心理健康領域展現出龐大的應用潛力,像是美國的AI心理治療應用程式Woebot就利用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為用戶提供認知行為治療(CBT)和情緒管理建議。Woebot是一個由AI技術驅動的虛擬聊天機器人,能夠進行情緒安撫與心理健康的輔導。用戶與Woebot進行對話,它即會根據對話內容提供認知行為療法(CBT)技術的支持,以協助使用者減低焦慮、抑鬱和壓力感。由於可以隨時隨地使用,因此打破了傳統心理治療時間及空間的限制,提供用戶一個全新的低壓與高隱私方式以輔助心理健康問題。
臺灣則有由心理健康創新服務公司竹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心理療癒工具「洋洋」App,是目前市面上唯一支援中文的「AI虛擬療癒師」,無論身處何地的華人,若在當地不易尋找到中文心理專家協助時,即可以透過「洋洋」獲得專業且客製化的心理支持輔導。「洋洋」也是市面上唯一支援全語音互動的應用程式產品,使用者開啟App就可以直接與「洋洋」進行對話互動, 這樣的互動體驗讓心理療癒變得更加自然及貼近使用者的生活。
克服恐懼 虛擬實境暴露治療
虛擬實境在心理健康領域應用逐漸展露頭角,尤其是對於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和焦慮症方面。透過模擬現實情境場景如高空、蜘蛛密布或公共場合等,協助患者可以在安全且可控制的虛擬環境中逐步面對和克服恐懼,此種治療方法被稱為「暴露治療」(Exposure Therapy)。根據2020年德國的研究報告資料顯示,虛擬實境「暴露治療」的效果與傳統「暴露治療」的成效相當,甚至某些情況更具靈活性且更為有效。由於虛擬環境可以隨時重複使用,並根據病患的狀況隨時進行彈性調整,因此能夠提供精準客製化的治療服務。
虛擬實境技術還可以應用於憂鬱症及情緒壓力管理,透過創建讓人感到放鬆愉快的虛擬環境如自然景觀、海灘及森林等,患者可以進行冥想和放鬆練習,從而緩解壓力和提升情緒。在疼痛管理方面虛擬實境技術也有顯著的應用,像是讓患者置身在愉快放鬆的虛擬環境中,就可以有效分散他們對於疼痛的注意力。
捷克布拉格生命科學大學(Czech University of Life Sciences Prague)研究團隊透過LiDAR掃描,用虛幻引擎(Unreal Engine)創造出一座高度擬真的數位孿生虛擬森林並加上環境音效與光影,以增加沉浸感,讓20位參與者體驗30分鐘的虛擬森林浴。在評估分析參與者的情緒狀態問卷後顯示,與去過實體森林參與者的情緒狀態並無顯著差異。臺灣的HTC Medical VR團隊也曾經與臺灣大學森林系合作,把臺灣豐富的自然景觀帶進虛擬實境中,更在疫情期間推出「VR森林療癒防疫包」。
此外,像是由文化部委託工業技術研究院執行的「藝術療癒科技應用與服務計畫」,即是透過數位工具如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技術以追蹤參與者在藝術療癒活動中的互動,並進一步提供有價值的反饋和深度分析,以利於專業人員針對個別參與者的狀況提出改善評估建議。其中像是舞蹈療癒方案,即是運用VR作為互動媒材,吸引原本不願意運動的長輩來嘗鮮體驗。隨著使用VR次數的增加,也發現長者參與其他實體團隊活動的意願隨之而增加。
家中看診 線上心理諮詢客製化服務
除了由AI和VR技術所帶動的心理療癒科技浪潮,還有許多心理健康平臺也開始進行數位化轉型。透過線上心理諮詢服務、情感支持社群及治療指導,將心理健康服務無遠弗屆提供給更多有需要協助的人。像是美國Better Help就是一個可以讓使用者透過文字訊息、語音和視頻通話獲得數位心理服務的線上平臺。BetterHelp提供的服務能夠協助用戶解決焦慮、抑鬱、人際關係等情緒與情感的困擾。透過專業心理學家的支持輔助,使用者能夠獲得客製化的心理輔導服務,以應對處理生活的壓力和挑戰。該平臺打破傳統就診方式, 讓患者可以在家中輕鬆享受專業心理健康諮詢服務,讓心理健康治療不再受到地域或時間的限制。
還有英國的Soundtrack Your Brand音樂串流平臺,能夠根據用戶需求像是想要改善情緒、減少壓力或提升專注力等提供客製化的音樂體驗。它還被應用於改善工作環境中的員工情緒,以助減輕焦慮及提升心理健康。根據研究結果顯示,音樂確實能夠刺激大腦的情緒區域,有助於減壓、放鬆心情及提高工作效率。Soundtrack Your Brand音樂服務平臺不僅創建出一個具有療癒效果的環境,更有助於個人情緒的調節。
隨著智慧行動裝置與智慧穿戴設備的普及,數位健康監測與各式各樣的應用程式(App)也成為大家的心理與身體健康日常守護神,不僅可以用來監測心率、血壓及睡眠品質等生理健康數據,還能夠實時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態或疾病徵兆。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說,透過智慧裝置提供長期持續的數據監測,以協助用戶及時發現異常狀況並採取相對應的預防措施。
自我檢測 行動應用程式把關
除了琳瑯滿目的硬體設備外,還有各式各樣可以簡單操作的應用程式像是由美國新創公司研發的行動裝置應用程式Calm及Headspace,就提供了引導冥想、深呼吸練習、放鬆技巧及睡眠故事等功能。用戶還可以根據自己需求進行練習,達到協助減輕壓力與焦慮的目的,甚至還可以改善睡眠品質。使用者能夠在任何時間地點使用應用程式,進而達到自我療癒的最佳效果。
臺灣新創團隊聯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是研發出臺灣首款結合正念冥想與線上心理諮商服務App「couchspace沙發心理」。期盼能夠帶動全民心理健康運動,並藉由此服務平臺喚醒更多人對於自己日常心理健康的重視。其中「放鬆專區」包含正念冥想、睡前冥想、睡前故事、白噪音樂、與藝人合作的獨家分享課程等;「諮商專區」則包含合格心理師簡介、預約媒合及安全視訊對談功能。其他還有像是由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發展的「心情溫度計」App及董氏基金會發展的「憂鬱檢測」App,當使用者陷入情緒低潮時,即可以透過由App提供的專業評估問卷釐清自己當下的狀況,再由App分析問卷結果後給出後續需要採取的行動建議。
受惠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成熟與到位,機器人技術也正在加速發展中,除工業用途外,情感支持機器人也開始進入至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像是具有情感感知功能的社交機器人就可以透過語音、面部表情識別及觸摸感應等方式與使用者進行互動,以達到陪伴及情感慰藉的目的。這類型的機器人不僅能夠作為老年人或孤獨症患者的陪伴者,也能夠為情感需求較高的使用者提供即時的情感支持。
虛擬治療師也是「科技療癒」領域的一大創新,虛擬角色可以是由AI技術驅動的虛擬人物或由真人扮演,不僅能夠提供心理治療與情感支持的功能,還能夠與使用者進行即時互動。縱使目前虛擬治療師依然是難以取代人類治療師的角色,但作為輔助工具也為大家提供了一種更便捷、有隱私且不具有壓力的心理療癒方式。虛擬人物透過AI學習用戶的情感和行為模式,還能夠提供量身打造的客製化建議,協助用戶管理自我情緒或陪伴其度過生活中的難關!
現今生成式AI已在心理健康管理領域的應用展現出強大發展潛力,成為一種新興且有效的工具。透過先進的情緒分析、客製化建議及即時反饋功能,生成式AI能夠協助更多人深入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並提供實時的支持與指導建議。隨著科技與硬體設備更進一步的發展, 生成式AI也將在日常生活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
品質良莠不齊 法規監管仍待完善
「科技療癒」正在迅速與悄悄的改變我們的健康觀念與治療方法,並展現出龐大的發展前景。從AI到VR,再到行動設備、可穿戴裝置和生物反饋技術,不僅能夠協助人類克服心理健康困擾,更能夠積極改善健康狀態,甚至提供情感的支持。儘管「科技療癒」為人類帶來了許多的好處與便利性,但隨之而來的倫理與各層面的挑戰也不容被忽視。由於數位健康普及也意味著用戶使用數據的蒐集和分析,因此保護用戶隱私權和數據安全就成為其中一項關鍵議題。其次,過度倚賴「科技療癒」也可能會使某些人疏遠與真實人類社會的社交互動聯繫,甚至對於面對面心理諮詢和治療產生抗拒感,進而對於心理健康反而造成負面影響。
「科技療癒」領域的技術發展速度非常快,但目前在許多國家或地區,缺乏相應的法規和行業標準來規範這些新興技術的使用。許多的「科技療癒」工具如AI輔助心理健康應用,尚未經過充分的臨床試驗和科學證實,因此其療效和安全性就未必能夠得到一定的品質保證。某些國家對於虛擬實境、AI、機器人等「科技療癒」工具的監管仍比較薄弱,也可能會導致一些不合格的產品進入市場, 對於消費者造成損害。
儘管「科技療癒」已能夠提供非常多元的治療選擇與建議,但人類心理健康問題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並非僅是倚靠科技工具就能夠解決所有狀況。「科技療癒」通常僅能夠針對短期症狀進行治療改善,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些複雜的問題。像是AI聊天機器人雖然能夠即時互動及給予客製化的建議,但卻缺乏真正的人類情感理解,因此使得情感交流受限,對於一些需要深層情感支持的患者來說,效果可能就不如預期。
雖然「科技療癒」的應用已獲得許多成功案例的支持,但許多科技療癒技術如AI輔助情緒分析、VR暴露療法等,仍尚未進行足夠的隨機對照試驗(RCT)來證明其療效。這使得人們對其療效的信任度仍存在不少疑慮。因此在積極推動「科技療癒」發展的同時,也必須兼顧科技發展與人類需求間的平衡關係。隨著創新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科技療癒」的演進也將會愈來愈智慧化與個性化,並終將成為人類健康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雜誌 享好禮三選一: https://maac.io/2Bp5B/18z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