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境內機構投資人自以哈戰爭爆發後已移轉1500億以幣至國外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根據以國財經媒體 Calcalist 分析,以哈戰爭爆發初期,主要機構投資人預期戰事不會擴大且能快速結束,看好逢低投資以色列高科技新創的機會,因而資本呈現淨流入,然而從今年4月起,由於對以國政府恢復經濟成長、減少赤字和降低通膨的能力缺乏信心,再加上伊朗對以色列發動史上首次大規模的飛彈攻擊,引發資本市場高度安全疑慮,資金流動的趨勢開始逆轉,資本呈現淨流出。

此一資料係源自資本市場中最大的機構法人 - 長期儲蓄管理機構(退休基金和公積金)向以色列資本市場暨保險儲蓄局報告的數據。報告顯示,公積金業平均境外曝險從2023年10月初的51.7%上升至2024年7月底的56.3%。這些大型機構法人管理著高達6,820億以幣(近5.5兆新台幣)的金融資產,因此可推知目前境外投資規模達3,840億以幣,而在戰前其境外資產規模為3,060億以幣,增加了780億以幣,而這段期間國內公積金市場成長了920億以幣,因此等於每1元中有0.85元都流向了國外。退休基金的部分也呈現類似的趨勢,只是較為緩和,其平均境外曝險從2023年10月初的47.6%提高為2024年7月底的50%,目前境外資產達4,270 億以幣,而去年10月境外資產規模約3,410 億以幣,增加了860億以幣,而自戰爭以來,退休金資產增加了1,380億以幣,等於超過6成流向國外。

一般來說,退休金部門的變化比公積金部門的變化更小、持續時間更長,這是因為退休基金內包括比重近20%的以色列境內/外非市場性投資,短期內能做出的改變有限,此外還包含比重達30%的指定債券、地方政府債券,使其本地曝險占比相對高出許多。因此,戰爭爆發後幾個月來退休基金的外匯曝險提高了2.4%,仍然不容小覷。

總之,制度因素仍是對以色列市場動能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如果機構投資人認為當地市場經濟存在機會,就會投入資金,進而產生積極的動力,反之亦然—當機構投資人認為當地經濟正在走弱,資本市場可能出現回報不足的情況時,就會將資金撤出導致負面影響。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