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進步與居住需求升級,智慧物業正從傳統管理模式向智能化轉型。根據市場數據,2024年中國大陸智慧物業市場規模已達896億元(人民幣,以下同),年複合成長率8.7%,強勁的發展動能不僅重塑社區服務生態,更為產業鏈上下游開啟多元商機。
推動這波變革的,是技術創新與消費升級的深度融合。物聯網、AI、大數據等技術,已經滲透到物業管理的各個環節:物聯網感測器讓社區設備能即時監控與預防性維護,把被動維修轉成主動管理;AI視覺識別搭配機器人巡邏,提升了安防等級;大數據分析住戶習慣來優化資源配置,像是根據人流動態調整電梯運行模式。消費端的改變也很關鍵,住戶從滿足基礎服務升級到追求多元體驗,年輕人需要遠端門禁、線上繳費…等便利功能,銀髮族依賴智慧養老設備,更普遍的是期待社區整合電商、養老、教育等服務,變成生活服務的樞紐。
在政策方面,中國大陸「十四五」規劃也明確支持物業智慧化轉型,老舊小區改造還能拿到專項補貼,技術、需求、政策三股力量,撐起了行業的黃金發展期。
而身為華中地區規模最大的行業盛會,今(2025)年6月12日到6月14日,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2025武漢國際智慧物業博覽會」,匯集了100多家企業,完整呈現產業的創新實踐。
展會現場,華為與鑫領程公司合作的「AI物業數字人」,能做到24小時線上客服,涵蓋90%的住戶需求,人力成本節省40%;霞智科技的人形門衛機器人,結合紅外感應與視覺識別,提升了社區安防效能。
龍頭物業企業展示了「城市級運營」模式,比如: 聯投城市公司運營的社區商業O2O平台,串起消費、服務、物流,打造社區經濟閉環。「四好」湖北館,聚焦適老化改造,長江物業公司的「1+3+N」智慧養老模式,以社區中心為樞紐,整合健康管理、安全守護與個性化服務,已經在武漢200多個小區落地,成為政府主推的方案。
展會同期論壇指出,2025年智慧設備滲透率預計提升到60%,增值服務收入占比突破25%,現場還達成多項戰略合作,可見市場正從龍頭獨大走向生態共榮。
在這樣的發展浪潮中,智慧物業衍生出三大核心商機:
首先,是智慧硬體與系統解決方案市場。隨著社區智能化加速,智能門禁、智慧停車等設備需求激增,2023年相關設備市場規模達426.7億元,年增長8.5%;物業管理軟體、住戶服務APP等數位化工具需求強勁,中小企業的轉型需求催生了大量定制化商機。
其次,是社區增值服務運營。物業企業從「收費管理」轉向「價值創造」,透過社區團購、智慧養老、房屋托管等服務開拓收入來源,單一社區增值服務潛力可達基礎物業費的30%-50%。
第三,是老舊小區智慧化改造蘊藏龐大商機。中國大陸現有超過16萬個老舊小區,2024年超過2萬個啟動改造,涵蓋門禁升級、系統整合等,採用「政府補貼+企業投資」模式,為設備供應商與運維商創造長尾收益。
智慧物業的競爭,已經從技術堆砌進入價值深耕階段。無論是硬體供應商、軟體開發商,還是物業運營者,都需要緊扣住戶需求與效能提升:技術創新應回歸解決人力成本、服務效率等實際問題,服務設計要圍繞養老、消費等生活場景落地。2025武漢展會的創新實踐,不只是產業現狀的縮影,更揭示了未來方向——只有深度融合技術與服務,才能在千億市場中搶占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