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北京市在亦莊建立全球首個車路雲一體化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此後又推出中國大陸首個智慧聯網汽車政策先行區,為自動駕駛產業發展提供先行示範。目前,該示範區已有37家企業、1,185臺自動駕駛車輛進行測試,自動駕駛里程超4,000萬公里。除了率先實現自動駕駛乘用車無人化、商業化試點及自動駕駛上高速公路外,示範區還逐步建立全面覆蓋“事前准入-事中監管-事後分析”的全流程監管體系,為政策“小步快跑、迭代完善”提供安全保障。
企業車輛在示範區上路測試前,需要相繼完成審核與虛擬仿真、封閉場地測試和開放道路測試三方面的技術能力評估,示範區通過意向確定、材料審核、現場審查、專家評審、資質發放等五大環節的13項關鍵指標進行規範審核和專業指引。
2025年10月9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式發佈4項自動駕駛領域地方標準,聚焦智慧聯網汽車封閉測試與車路雲一體化路側設施兩大核心領域。其中一項標準更是填補了中國大陸所需的技術空白,為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擴區建設提供堅強基礎。
此次發佈的兩項封閉試驗場地測試標準精准聚焦不同應用場景,為乘用車和無人配送車“量身訂作”。
《智慧聯網汽車封閉試驗場地測試技術規範 第1部分:乘用車》,針對乘用車的標準瞄準L4級自動駕駛,不僅涵蓋限速標誌識別、彎道通行等傳統測試專案,更結合北京產業特色,創新性加入無人化試驗、車雲通訊測試、V2X(vehicle to everything,即車對外界的資訊交換)通訊安全性測試等前沿內容,建構起全面技術測試框架。
專為無人配送車定制的標準《智慧聯網汽車封閉試驗場地測試技術規範 第2部分:無人配送車》,則緊密結合北京“無人配送城市”建設目標。標準設置了非機動車道標誌識別、機非隔離護欄回應、密集行人和非機動車交互、路側公車站衝突避讓等特色測試專案,尤其針對行人自遮擋物前橫穿、非機動車違章切入等現實路況中的險情,通過模擬真實配送場景中的風險點,全面檢驗無人配送車的應急避險能力。同時覆蓋了遠距接管、人工接管、車雲通訊安全等測試內容,全面保障無人配送車在末端配送場景的運行安全。
在車路雲一體化路側基礎設施領域,兩項關鍵標準同步出臺。其中,《車路雲一體化路側基礎設施 第6部分:資訊安全技術要求》率先提出了完整的資訊安全通用技術要求,涵蓋安全功能、通訊網絡安全、系統軟體升級和數據安全四大維度,填補了該領域中國大陸技術要求的空白。其中安全功能要求方面,涉及身份認證和鑒別、訪問控制、漏洞和惡意程式防護、入侵檢測和防禦、密碼支持等要求;通訊網絡安全方面,涉及設備介入、網路傳輸、短距離無線通訊及直連通訊等要求;系統軟體升級方面,涉及升級包自身、升級時通訊、OTA升級設備及升級操作過程等要求;數據安全方面涉及完整性和機密性要求。
《車路雲一體化路側基礎設施 第7部分:運維管理系統應用技術要求》則聚焦運維管理系統應用技術,規定了路側智慧基礎設施運維管理系統的總體架構、功能要求、性能要求,以及路側智能基礎設施的數據要求。該標準的發佈將有效支撐路側基礎設施(攝像機、雷達、通訊單元、邊緣計算等)通過網路與營運管理系統進行高效的資訊交流,提升系統對路側基礎設施的管控能力,為達到車路雲一體化建設奠定堅強基礎。
這批標準的實施將從三個層面產生深遠影響。在政策層面,銜接現有政策,形成“封閉測試—道路測試—商業示範”的全鏈條標準支撐體系;產業層面,將降低企業研發測試成本,促進產業鏈協同合作;民生層面,通過嚴格的封閉測試驗證,將提升乘用車自動駕駛與無人配送車的安全性,為市民未來出行與末端服務提供更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