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加速推廣遠端異地評標,政府採購市場數位化轉型加快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期發布通知,要求在全國範圍內加快推動「遠端異地評標」的應用。此舉是繼2024年中國國務院提出「推動招標投標市場規範發展」後的進一步落實措施,目的在於透過數位化平臺與跨區域協作,提升政府採購與招標投標的透明度與效率。

通知內容主要包含四大方向:

一、資源共享機制

各省級單位需明確遠端異地評標的適用範圍與專案類型,並對外公佈。為確保評標專業性,將建立全國性專家資源共用目錄,並規範專家的酬勞標準。同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須整合可用的評標場地與工位資訊,並公開住宿、餐飲與服務收費方式,以利參與單位安排。此舉意在避免地方封閉操作,降低人力及場地資源浪費。

二、主副場合作模式

通知要求建立「主場—副場」合作機制。招標人選擇的交易中心為主場,負責系統與技術支援;副場則協助完成專家抽取、身分驗證、評標作業、資料歸檔等。若副場出現故障或專家臨時缺席,主場須即時協調解決,確保評標不中斷。此外,針對費用分擔,文件規定主副場需協商補償方式,以避免資源不均或成本轉嫁爭議。

三、責任劃分

在行政監督方面,主場所在單位需承擔主要責任,副場僅提供配合。評標過程中的資料管理也有明確規範:副場需將記錄與文件移交主場,由主場集中保存,確保資料完整性與可追溯性。專家的履職情況則由主副場分別記錄,並回報至各自的專家庫組織單位,以利後續考核管理。

四、保障與安全措施

文件強調需強化軟硬體設施,包括升級交易平臺功能、改善評標場地設備,以及提升資安防護水準,例如資料加密、使用者權限控管及保密管理。同時,各地需加強宣導與培訓,協助招標單位、代理機構與專家熟悉新模式,並逐步推廣跨省合作。中國政府並鼓勵國有企業參照此機制執行,顯示政策推動力道將延伸至公共與企業領域。

針對前述舉措對外資企業的意涵,分析如下:

 1.政府採購市場數位化加速:遠端異地評標的推廣,代表中國政府採購正快速邁向線上化、透明化。對於有意參與中國政府採購的外資企業,需留意相關電子平臺規則與資安要求,並考慮在投標策略中納入「跨區域合作」的新模式。

2.競爭門檻調整:專家庫制度與主副場責任劃分,將降低地方保護色彩,但也可能增加合規成本。外資企業若欲參與,需及早熟悉評標流程與平台規範,以避免在資質審核與技術合格上受限。

3.市場商機與挑戰並存:中國大陸正透過此機制建立全國性共用節點,未來若能成熟運作,將形成更大規模的採購市場。對於能提供智慧化解決方案、平臺安全技術或後勤服務的外企,亦可能出現合作或切入契機。

中國大陸此次全面推進「遠端異地評標」,不僅是政府採購程序的技術升級,也意味招標市場正進一步集中化與規範化。對臺灣企業而言,雖然短期可能面臨更多制度與資安要求,但長期則可能創造跨區域投標與資訊服務的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