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中國大陸第一家互聯網醫院落地烏鎮,拉開了互聯網醫院第一輪的投資熱潮。
銀川市政府在9個月內連續頒佈10條互聯網醫院的有關政策,涵蓋指導、支付、監管等多個方面,互聯網醫院迎來了爆發期。僅2016-2017的兩年內,微醫、好大夫線上、丁香醫生、春雨醫生、京東等互聯網醫療的先行者紛紛在銀川成立互聯網醫院。
根據動脈網統計數據,2016年11月全國互聯網醫院數量為36家,而截至2017年3月20日,全國互聯網醫院數量達到79家,是4個月前的兩倍。
但資本寒冬很快襲來,2017年移動醫療領域超過1000家公司被註銷。百度醫生宣佈關停,戰無不勝的互聯網巨頭觸礁線上醫療;失去張銳的春雨醫生被倒閉傳聞所籠罩;好大夫線上深陷裁員傳聞.但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讓互聯網醫院“柳暗花明”,互聯網醫院正迎來全面的復蘇.
疫情按下恢復“加速鍵”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以下簡稱“中山六院”)全科醫學科副主任陳俊榕隨手點開中山六院互聯網醫院小程式,開始回答患者的線上諮詢。自從中山六院互聯網醫院平臺上線後,像這樣利用碎片時間進行線上接診,已經成為陳俊榕的日常。
“發起線上問診的多數是外地的慢性病患者。以往患者復診很麻煩,一方面路途遙遠,每次來院都要舟車勞頓,另一方面,由於線下資源有限,患者常常掛不上號、排隊候診時間長、預約檢查和完成檢查需多次跑來醫院,檢查結果出來後又要再次掛號找醫生看診分析和治療,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不利於病情的隨訪和管理。”陳俊榕說。
互聯網醫院可以通過遠程隨訪、配送藥品、提前預約檢查檢驗、線下檢查和續診同步、診後隨訪等實現全流程、全週期的閉環管理。
臨床工作非常忙碌,陳俊榕只能抽空為10名左右患者提供線上問診服務。在她看來,能為患者提供便利,給患者更好的就醫體驗,體現了一名醫生的職業價值和社會價值。雖然佔用了部分空閒時間,但這種成就感和滿足感是無法替代的。
2019年4月23日,廣東省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臺全面啟動,同時首批22家互聯網醫院正式上線服務,中山六院便是其中一家。
和眾多其他互聯網醫院一樣,上線初期的中山六院互聯網醫院所提供的服務並不多,主要圍繞著掛號預約、繳費等診前、診後環節展開。
疫情切斷了線下的就診路徑,線上醫療需求爆發。根據2020年3月數據,疫情期間,國家衛健委委屬(管)醫院的互聯網診療人次是去年同期的17倍,第三方互聯網診療諮詢則增長了20餘倍,線上處方流轉增長近10倍。
疫情期間,包括中山六院在內的眾多互聯網醫院都上線了核酸檢測預約功能。中山六院副院長姚麟對時代財經表示,核酸檢測預約功能推動了中山六院互聯網醫院綁定用戶的快速增量,最多的時候每天可以完成近2800例單人核酸檢測,是同級別醫院單人核酸採樣量的3-5倍。
此外,線上門診、慢病配藥、預約檢查、線下續診、診後隨訪等功能也逐步開放,患者診療閉環體系正在形成。
疫情期間,京東健康上市,港股集合互聯網醫療三巨頭;微醫提交招股書;春雨醫生重啟IPO計畫......隨著互聯網醫療行業的復蘇,資本市場又再度活躍起來。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2020年中國大陸互聯網醫療融資數據榜》顯示,2020年中國大陸互聯網領域共有21家平臺獲得融資,融資總額超107.3億元。
90%互聯網醫院處於“僵屍狀態”?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4月27日對外透露,三年來中國大陸共設置審批互聯網醫院1100餘家,初步形成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醫療服務模式。
但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辦公室主任、中日友好醫院發展辦主任盧清君則認為,互聯網醫院的有效管理並不樂觀,超90%的互聯網醫院處於建而不用,亦或是淺嘗輒止的“僵屍狀態”。
“實體醫療機構建設的互聯網醫院之所以運營效果差,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醫院自身在運營,並未建立市場化的運營機制。”盧清君表示。
根據2018年國務院發佈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醫院可以分為兩種模式,一是依託實體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可以把互聯網醫院作為醫療結構的第二名稱,例如中山六院所建設的互聯網醫院;二是以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為主體,搭建互聯網資訊平臺,為患者提供服務,如平安健康、京東健康等。
原烏鎮互聯網醫院副院長、禦湘湖國際健康城信息平臺曲曉良對時代財經表示,9成互聯網醫院沒有有效運營指的主要是公立醫院,民營醫院的互聯網平臺大概有一半在運營,而以互聯網企業為核心搭建的互聯網醫院基本上都在運營。
“這幾種模式依託的主體不一樣,運營的邏輯也不一樣。對於實體醫院來說,互聯網醫院其實是一種線下服務的線上延伸;民營醫院可以利用醫生品牌,提升患者的粘性,進而帶來收益;但對於其他互聯網機構,實際上在把線下的資源進行匹配,盤活整個醫療資源。”曲曉良表示。
《2021中國大陸互聯網醫院發展報告》指出,2020年互聯網醫院日均診療人次接近55人次,參與醫生平均320位。但獨立設置型互聯網醫院比實體醫療機構建設的互聯網醫院表現更積極。基於32家獨立設置型互聯網醫院運營數據分析顯示,2020年日均診療人次為402人次,註冊醫生數平均為1450位,均高於平均水準。
在姚麟看來,公立醫院線上線下服務是一體的,形成了一個診療體系的閉環。“互聯網醫院對我們來說,就像是新建了一棟樓,只不過這棟樓在雲上。但與公立醫院比起來,互聯網醫療線下對線上的支撐還是不夠。”
互聯網醫院的未來是數字療法
根據Digital Therapeutics Alliance(DTA)的定義,所謂數字療法即是基於軟體程式的療法,為患者提供循證治療干預,以預防、管理或治療疾病。
有研究指出,對於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來說,通過改善生活習慣、保持健康飲食等生活行為干預,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龐大的慢性病患者人群給了數字療法廣闊的想像空間。
“簡單來說,數字療法就是利用互聯網,可以對患者的行為、時間進行分析和管理,提供一套更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法。這是互聯網在醫療領域最大的應用價值。如果互聯網醫療可以攻克醫保支付,那麼互聯網企業會變成一個最大的服務平臺,實體醫院僅是檢查和診斷機構。”曲曉良說。
但整體來看,目前大部分互聯網醫院僅停留在掛號預約、繳費等較淺層次的服務上,線上問診等功能開展不足。
根據艾瑞諮詢數據,目前互聯網諮詢量滲透率不及10%,問診量滲透率不足5%,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第三方機構為主導搭建的互聯網平臺以線上諮詢等輕問診模式為主,相比之下以公立醫院為主體的互聯網醫院提供的線上問診更“重”。
陳俊榕表示:“中山六院互聯網醫院實現了線上線下一體化,可以將線下的診療系統接入到互聯網平臺,患者所有的檢查報告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查看,這是我們和其他第三方線上平臺的不同之處。”
在曲曉良看來,公立醫院和互聯網平臺兩者之間其實是協作互補卻又互相矛盾的關係。
互聯網平臺有運營優勢,可以為醫院彌補線上運營商的不足,但核心醫療數據掌握在醫療機構手中,並且出於數據安全性和客戶管理方面考慮,互聯網平臺不能夠也不被允許獲取這些數據,導致互聯網平臺難以提供更深度的服務。
目前中山六院仍然在堅持自主運營互聯網醫院,沒有選擇聘請第三方機構管理和運營。對於互聯網醫院的運營姚麟也較為“佛系”。
“互聯網醫療的時代都已經來了。”姚麟說,“互聯網醫院的建設,能否為醫院帶來經營效益的增量,這並不是我們最看重的。作為公立醫院的互聯網醫院,保證醫療品質和確保其公益性始終是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