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數位產業升級、強化資訊服務業對經濟的帶動效益,上海市近日正式發布《上海市促進軟體和資訊服務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滬府辦規〔2025〕4號),自2025年7月1日施行,效期至2028年6月30日。新政聚焦企業成長、AI應用、技術創新與營運成本降低,為產業發展注入全新動能。
依企業規模設獎勵機制,激勵成長動能
新措施針對企業發展階段採取分級獎勵制度。全年營收突破人民幣20億元,且增幅達到全市平均1.2倍以上的企業,將由所在行政區提供獎勵。中小企業則依營收規模,可獲500萬至3,000萬元補助;小微企業若年營收首度超過2,000萬元,視其成長速度,可申請最高50萬元獎勵。
AI導入推動產業升級,鼓勵跨界應用
為加快人工智慧導入,新政祭出四大措施:支持雲服務業者建置「模型即服務(Model-as-a-Service)」平台,並提供企業使用補貼;鼓勵與金融、醫療等產業合作,共同開發AI行業模型,補助金額最高達項目投資的30%;對已上線並具一定用戶規模的通用智慧體,可納入「算力券」與「模型券」補助範圍;協助軟體企業導入AI技術進行研發流程優化與智慧化改造,相關項目最高補助可達50%。
推進前瞻技術應用,擴大產業邊界
在新興技術方面,政策支持數位人、數位孿生與空間運算等研發應用,並推動5G-A、6G、衛星互聯網等未來網路基礎建設。同時,看好數位內容產業潛力,上海將鼓勵打造產業聚落,建立創新孵化、交易與融資的「階梯式」服務模式,並試點開放外資遊戲企業在滬研發的產品視同本地研發,鼓勵其參與中國大陸市場,同時支持著作權質押融資等新型融資方式。
另一重點則是數據要素市場的活化。新政擬訂公共數據授權營運辦法,優先推動醫療與教育領域的應用場景,並探索如數據資產質押貸款、語料入股等創新商業模式。
六大制度性措施,減輕企業營運壓力
為降低企業負擔,新政提出六項實質措施:研發支出稅前加計扣除將更具彈性,重點項目最高可申請50%補助;政策性融資擔保額度提升至單戶3,000萬元,並鼓勵「無縫續貸」機制;中小企業專線與寬頻平均資費預計再降5%以上,臨港新片區試辦跨境專線「團購」方案;高成長企業可申請開辦工程碩士課程、設立博士後工作站;推動產學合作,促進高校與企業共同培育人才;執行全球領軍人才招募計畫,提升國際競爭力。
根據上海市統計局資料,2025年1至5月,當地軟體與資訊服務業營收已突破人民幣6,900億元,年增率達20.4%,遠高於全中國大陸平均的14.3%。隨著新政落實,預計到2028年,上海將建構具全球競爭力的數位產業生態系,為長三角甚至中國大陸整體數位經濟發展提供示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