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企業在肯亞及整個非洲的經營策略出現明顯轉變。從早期以「低價輸出」為主的模式,逐漸轉向本地化、生產鏈整合與品牌經營。這不僅改變非洲市場競爭結構,也為臺灣企業尋找新合作與切入點帶來啟示。
首先,中國企業在肯亞的策略重心已從銷售中國製產品,轉為在當地建立組裝與製造基地,並與本地企業形成策略聯盟,以降低進口關稅與運輸成本,同時符合非洲自由貿易區(AfCFTA)的區域原產地規定。這樣的轉變顯示出市場已從「貿易導向」升級為「供應鏈導向」。對臺灣來說,這意味著機械設備、零組件、包裝與自動化技術的需求將大幅增加,正是臺灣高技術製造業可切入領域。
其次,中國企業在非洲更加強調品質、品牌與融資結構的升級。許多工程及製造項目透過中資銀行提供貸款與保險,同時也採用PPP(公私部門夥伴)及本地融資模式。這代表非洲各國正在尋求更多元的投資來源。臺灣企業以技術+品牌合作的方式,提供透明且高效的生產或服務方案,有機會成為當地或外資企業合作夥伴。
隨著中國企業逐步導入CSR(企業社會責任)與人才培訓專案,非洲政府與社會對外資要求更高。臺灣企業結合智慧製造、永續能源與數位醫療等優勢,不僅能有效填補中高階市場空缺,也能透過形象塑造贏得政策支持與民心。
總體而言,中國企業在非洲的營運轉型,象徵外資競爭進入「第二階段」從價格戰走向技術與信任戰。臺灣企業積極能掌握這一轉變趨勢,與當地夥伴或外資企業建立互補合作關係,將在肯亞及非洲市場開創嶄新的臺灣品牌價值與長期布局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