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與國際太陽能聯盟(ISA)簽署合作戰略:推動太陽能發展並創造就業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國際太陽能聯盟(International Solar Alliance, ISA),一個由124個國家組成的條約型組織,於2025年9月與不丹王國政府簽署《國家夥伴戰略》(Country Partnership Strategy, CPS),使不丹成為全球首批最終敲定此類戰略的國家之一。

此次合作與不丹同日發布的《全國太陽能路線圖》(National Solar Roadmap)相契合。該路線圖設定了到2030年達到1,000兆瓦、到2035年達到5,000兆瓦太陽能發電的目標。

一項全國性的太陽能屋頂政策(nationwide solar rooftop policy)正在制定中,目標是使太陽能系統像一般家用電器一樣普及,並提供融資選項及「淨電量計算」(net metering)安排,使家庭與企業能以合理價格將多餘的電力回售至電網。此政策結合技術標準與融資產品,預期將釋放不丹的屋頂太陽能市場,並有望在未來一至兩個月內正式公布。

不丹能源與自然資源部(Ministry of Energy and Natural Resources, MoENR)與ISA的《國家夥伴協議》(Country Partnership Agreement)早在2024年4月14日便已簽署,雙方自此便展開密切合作。

能源與自然資源部表示,該戰略可帶來重大的經濟與環境效益,包括節省4,260萬美元的能源進口費用、減少677千公升化石燃料使用,以及減排70萬噸溫室氣體。此外,還預計可產生約120萬美元的碳權(carbon credits)收益。

《國家夥伴戰略》(CPS)還計劃新增620兆瓦的太陽能裝置容量,同時創造3,460個新工作崗位。

對不丹而言,太陽能十分重要,因為冬季水力發電量大幅下降,而此時正是該國能源需求最高的季節。此外,全球冰川融化未來可能進一步降低水電產能,這使得不丹有必要多元化能源來源。不丹的太陽能潛力估計高達近12,000兆瓦。

根據合作戰略,不丹與ISA將聚焦於《全國太陽能路線圖》所列出的四大發展方向。首先是在未來四至五年內開發約600兆瓦的項目,包括電網規模的供電以及太陽能屋頂。同時,也將鼓勵不丹家庭、商店、商業設施、工業以及農民採用屋頂太陽能與太陽能灌溉泵(solar pumps for irrigation)。戰略還包括政策與法規的支持,以及透過剛成立於普那卡理工學院(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Phuentsholing)的「太陽能技術應用資源中心」(Solar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Resource Center, STAR-C)開展培訓與創業扶持。此外,兩個試點儲能項目已經完成,為未來大規模推廣太陽能鋪平道路。

ISA總幹事(Director General of ISA)Ashish Khanna表示,不丹的一大挑戰是為青年創造機會,而STAR-C將能提供創業與就業的途徑。融資也將扮演關鍵角色,ISA正與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 ADB)與世界銀行(World Bank)等合作夥伴合作,爭取優惠資金。同時,也正在考慮創新型融資機制,如保證基金(guarantee funds)或可再生能源基金(renewable energy funds),以支持當地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