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馬來亞銀行研究機構頃發布消息指出,電動車已在全球蔚成風氣,東協國家亦卯足全力卡位,多數東協國家已積極規劃電動車發展計畫,以吸引大型投資計畫及基礎建設,其中泰國、印尼及新加坡已推出多元獎勵和稅務優惠措施並排居前頭,然馬來西亞汽車市場仍主要由內燃機汽車驅動,因此新國家汽車政策(NAP)對電動車發展計畫著墨不多,對電動車的投資、獎勵等措施亦含糊不清,僅添加數項整合科技的新措施,多數延續2014年國家汽車政策,對大勢所趨的電動車佈局明顯落后區域國家,在區域電動車競賽中明顯遠遠落後競爭對手。馬國政府盼至2030年建設12萬5,000個電動充電站,並致力於2025年透過減少汽車碳排放量以改善馬國燃油經濟水準。
馬國汽車產業投資表現好壞參半,保時捷公司(Porsche AG)重新鑑定Inokom公司為其生產合作夥伴,在馬國設立的Macan及Cayenne車款組裝廠計畫亦進入洽商階段,但韓國現代汽車公司(Hyundai Motor Company)卻決定關閉吉隆坡的亞太區域營運終部,並遷往印尼。
Inokom公司主要由Sime Darby Motors(51%%)、Bauto(29%)、韓國現代汽車公司(15%)及Sime Darby Hyundai(5%)等財團擁有。
泰國政府刻正佈局電動車產業,盼至2025年生產25萬輛電動車,3,000輛電動公共巴士及5萬3,000輛電動機車(electric motorcycle),以崛起成為東協電動車生產樞紐。此外,泰國政府亦盼至2030年將國內生產的電動車比重提高至30%或75萬輛,並至2036年進一步提高至120萬輛。為達到前述目標,泰國政府已推出獎勵政策,其中包括給予500億泰銖(約合1.66億美元)或以上的大型電動車計畫豁免8年公司稅,電動車供應鏈,特別是電池模具及電池等製造商稅務優惠。
印尼政府盼至2025年,電動車占總體汽車銷售比例的20%,並已成功吸引豐田公司、現代汽車、中國寧德時代(CATL)分別投資20億美元、15億5,000萬美元及50億美元,同時繼續遊說特斯拉公司(Tesla)及LG化學公司進行投資。目前印尼為全球最大的鎳(Nickel)生產國,而鎳是電池製造的關鍵原料。
新加坡政府盼至2040年前逐步淘汰內燃機汽車,並將於未來5年撥出3,000萬新元(約合2,258.7萬美元)作為電動車相關的補助,同時為縮小電動車與內燃機汽車的價差,新加坡政府計劃於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將電動車附加註冊費(ARF)替代零,調整路稅結構並拉近電動車與內燃機汽車的擁車成本差異,以及盼至2030年建設6萬個充電站。目前現代汽車公司已承諾將在新加坡投資40億新元(約合30.12億美元),建設小型電動車生產設施的研發中心,預計2025年的年產量達3萬輛。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