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業為德國重要製造業之一,營業額位居汽車、機械及化工之後排名第四,占德國製造業生產總額約一成比重。根據德國電機電子產業協會(ZVEI)的統計,去(2023)年德國電子業營業額成長6.0%,達2,379億歐元、產值1,881億歐元(+4.6%)、出口2,538億歐元(+2.7%)、進口2,687(+2.1%)億歐元,而在電子業的從業人數則為89萬5,000人,其中包括短工人數有3萬4,800人。
2014-2023年德國電子業營業額統計如下表:
年 | 營業額(單位:億歐元) |
2014 | 1,720 |
2015 | 1,780 |
2016 | 1,790 |
2017 | 1,920 |
2018 | 1,940 |
2019 | 1,900 |
2020 | 1,820 |
2021 | 2,000 |
2022 | 2,250 |
2023 | 2,380 |
德國電子業最強大的領域是自動化,包括電力驅動器、開關器、開關設備、工業控制系統、測量技術,以及製程自動化等,德國的西門子和瑞士的 ABB皆屬於全球自動化領域之領先企業。
德國電子業產品附加價值高,是德國最大的出口產業之一,而隨著出口值的增加,德國的進口值也水漲船高,最重要的供應國為中國、美國和法國。電子業同時也是德國的創新產業之一,2022 年產業投入研發資金達221億歐元,每年專利登記約1萬3,300件,中小企業「隱形冠軍」比重達17%,未來將持續透過電子業來實現永續環保及降低碳排量趨勢,包括熱交換器,例如熱泵的使用、系統的熱絕緣,以及傳統暖氣和供暖技術的更新等。
然而,今(2024)年德國電子業在德國本土與中國兩大重要市場景氣不佳,來自歐元區的訂單也相對疲弱。自 2023 年中開始,幾乎所有公司所接獲的訂單都持續大幅下降。由於 2022 年曾出現供應吃緊問題,許多客戶為填滿庫存,訂購遠超過實際需要的電子產品,但隨著整體景氣變差,客戶在消化庫存之餘也不得不降低採購,尤其如果客戶來自機械產業、建築營造業和工業設備產業,受到衝擊最大。
另一方面德國面臨高能源價格、高稅率等結構性問題,而官僚制度和法規不斷增加導致企業為達到符合規定的支出亦大幅提升,例如供應鏈盡職審查法(LkSG)、永續發展報告和 CBAM 碳邊境調整機制等。企業為了履行報告義務,不得不僱用更多員工,不但無法創造附加價值、提高生產力,反而堆高成本,甚至降低德國產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儘管德國電子產業普遍低迷,但也有例外情形,比如能源科技領域中的再生能源、充電基礎設施、電網擴建,以及為能源轉型提供變壓器和電纜的企業等,接獲訂單數量都非常充裕,而資訊中心所需之資訊科技表現也相對良好。
美國市場作為德國電子產品出口最大的希望,是比歐洲或德國更具吸引力的投資地點,當地市場需求能夠給予企業一定支持,惟美國政治風險高,為了美國利益所設之關稅、進口限制及削減市場競爭的國家政策都有可能隨時改變目前看似正面的景象。
2024年德國電子產業面臨產量與訂單大幅下滑的困境,根據ZVEI協會今年10月發布的新聞稿,9 月份的訂單、生產、銷售以及景氣皆再度惡化,1-8月產量已減少9.7%、營業額下滑7.6%為1,464億歐元,且目前還看不到轉機,迫使ZVEI協會一再下修預測。不過即使德國電子業目前面臨困境,仍被普遍視為兩年強勁成長後之下修校正,還不到稱之危機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