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商防堵詐欺降低經營風險注意事宜

網路上流竄許多魚目混珠、真假莫辯,充滿風險的商機,更有惡性詐欺者在上面佈著陷井,靜待獵物上門,已成為網路交易最大風險,故在網路上與素未謀面者打交道,務必特別謹慎,提高警覺,為防堵及防範我國廠商蒙受損失,我們特別整理一些防騙及避開經營風險之資料,供我國廠商參考運用。

一、慎重篩除不適合之客戶

(一) 避開基本資料不全之對象

網路上基本資料不齊全之公司,大多公司規模甚小,太小的公司,不可能有像樣的訂單,財力也不夠健全,充滿不確定性之風險,並非良好交易對象,而且這些資料不全者中隱藏許多不肖份子在內,所以最好避開之。對方基本資料不全,比如只有電子信箱、傳真兼電話、或連絡困難者,皆應盡量避免接洽。

(二) 避開電話與地址不相符合之對象

諸如公司地址在A國,卻留B國之電話等,此類商機大多有問題,最好能避開。

(三) 避開不合理詢價之對象

對於出價太高之買主或以超低價販售之賣主,不要輕易相信,超過市場行情之價格,表面上似有超額利潤,事際上卻可能含有許多潛在之風險,此類商機應盡量避免接洽。

二、務必審核客戶之基本信用

對於資料齊全,看起來好像不錯的公司也不能輕忽,以為就一定沒有問題,有很多惡性詐欺的公司,往往利用精美網頁或在知名網站刊登廣告,以製造假象取信客戶,最好的方法就是,初次交往前先找信調公司審核對方的基本信用,以過濾掉高風險及可能之不正當客戶,保障交易安全。

三、審慎處理各項交易過程

做好信用調查後,並不代表交易就完全安全,因為有許多隱藏之不合法或潛在之風險,單由信用調查中無法得知。在交易過程中,還是必需小心,步步為營,才可以規避風險。

(一) 交易前應先提供樣品,並經確認無誤

交易時最好先提供樣品,本身亦需留下部份樣品,並要求對方支付樣品費用,以示誠意,樣品為確認雙方品質標準之最佳憑証,可避免日後無謂之糾紛。

(二) 妥慎訂定交易契約

契約書之簽定應該包括下列數點:

包括數量、交貨期、出貨方式等銷售條件
雙方品質檢查規格基準及發生問題時之仲裁條款
退貨處理及其他售後服務等條款
付款方式及及履約保證

其中如我商為賣方,一定要堅持對方使用信用良好之銀行,初次交往,最好要求對方用信用狀付款,特別是務必避免同意以TT匯款(現金匯款)方式交易,因為貨到對方手中,對方不肯匯款,是最難索回之貿易損失。

四、交易過程中,不可忽略之風險管理

(一) 經常保持和對方緊密聯繫

經常以對方公司電話和對方聯繫,確定聯繫人在該公司之職銜,特別要提防拒絕提供公司電話,只提供手機和電子郵件的客戶。詳細詢問對方關於本次交易之價格,品質,付款方式,及合約內容等,誠意的商人會仔細研讀並能立刻做答,反之則可能有問題。

(二) 交易成立之前,最好安排時間親自前往拜訪

如果交易金額夠大,符合成本效果,最好能拜訪對方一下,特別是到對方公司實際了解其運作,對降低交易風險有極大幫助,不過有更惡劣的歹徒,會利用綁架等手段,對客戶索財,所以人身安全確認也非常重要。

(三)信用狀之風險管理

信用狀雖是最安全之付款方式,但仍有人使用信用狀詐欺,所以接到信用狀,務必需確認信用狀號碼,開狀日期,開狀銀行名稱和地址,裝船日期,有效期限,裝卸港口,申請人,交貨期限,總金額,轉運條款,分批裝運等,另外也需向開證銀行查証,以免收到不正確之信用狀,而無法兌現。

(四) 品質標準與不良品處理

一般國際貿易中價格、交貨期限、數量等皆為雙方事先談妥,任何一方違反承諾一目瞭然,但品質卻因主客觀等標準不同,極易發生糾紛,經常可見買賣雙方互相埋怨,買方認為賣方故意以次級品或參雜不良品充數,賣方指責買方銷售狀況欠佳而藉故退貨等。品質糾紛一旦發生,確實很難釐清對錯,所以在交易過程中一定要仔細談妥,特別是如果你是買方,最好能找到中立之仲裁公司,在合約中簽定,遇有品質問題時,以仲裁公司裁判為準之仲裁條款以免吃虧。

五、網路詐騙實例及其他防詐參考網站

(一) 奈及利亞國際詐騙集團信函樣本

本案例之國際詐遍集團行之有年,大多來自非州或中東地區,他們使用大量電子郵件,針對台灣及東南亞各企業進行欺騙,他們謊稱有一筆現金,要求代為偷渡出境,並允諾將支付高額佣金,只要聯絡他們,即有可能掉落騙人的陷井。

(二) 假冒聯邦銀行詐欺實例

聯邦銀行公佈最新企圖以該行名義混淆視聽之詐欺手段,請提高警覺,讓不法之徒無機可趁。

(三) 防止網路釣魚新騙術

VISA公司警告網路詐欺集團發展出一種新的詐騙手法,稱之為網路釣魚(phishing)。藉由複製網路上的合法網站,令警覺心較弱的消費者上當。

(四) 網路計謀大全(英文)

ScamBusters整理出之各種網路詐欺手法(英文),警告大眾慎防。

(五)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檢舉信箱

如遇見詐騙可疑現象,要提高警覺,並馬上通知銀行或警察相關單位,以防受騙。

(六) 駐英國代表處經濟組提醒我商防範網路詐欺

駐英國代表處經濟組多次接獲我商遭遇網路詐欺案件,特來函說明常見詐欺手法及廠商因應方式。

(七) 網路詐騙案例–英國「Falcon House Trading」及假冒「B.O.N.D.」網站

駐英國代表出經濟組特來函提醒廠商留意,有不法份子複製合法英國非政府組織網站,再以虛設之公司對我商進行貿易詐欺。例如英國註冊局 (www.companieshouse.gov.uk)可查詢是否為合法登記公司。

(八) 我商向阿根廷商「Cia Mar Azul S. A.」採購水產品遭詐騙

駐阿根廷代表處經濟組特來函提醒我商留意,已有多家台灣廠商向阿根廷商採購水產品,並付匯款訂金,卻遭遲不出貨情形。

(九) 大宗物資買賣詐騙案例:俄商「Corel-Merchant-Insurance」與羅馬尼亞商「N&F Import-Export SRL」可能為虛設行號。

駐俄羅斯代表處經濟組初步查證,俄商「Corel-Merchant-Insurance」與羅馬尼亞商「N&F Import-Export SRL」可能為虛設行號,提醒我商留意。

國際上有關東歐及前蘇聯國家之能源、肥料等大宗物資之買賣詐騙迭有所聞,歹徒虛設或冒用商號名稱,以及優惠之交易條件吸引廠商,並提供偽造之政府文件、運輸文件等,在洽談交易過程中,編造各種理由要求廠商支付諸如佣金、保險費、運費、公證費、文件費等,甚至支付全額貨款。

提醒您,與前蘇聯國家之大宗物資買賣需小心從事,倘有需要可逕與駐俄羅斯代表處經濟組聯繫,進行初步查證,以免受騙損失。

(十) 其他詐騙案例:

斯洛伐克商ConstructDataPublishers展覽詐騙伎倆 (2011.8.3)
西班牙商疑似以大額訂單詐騙律師公證等費用 (2011.6.10)
疑似以我國廠商為掩飾之跨國網路詐騙案 (2011.5.25)
奈及利亞人在英國偽造個人資料行騙被補 (2011.3.1)
波蘭商家以近似名稱辦理數家公司登記,進行網路詐騙 (2010.10.20)
網路經濟犯罪-「免費」廣告的陷阱 (2011.7.6)
我國廠商遭遇西班牙廠商或銀行詐騙四案例 (2009.12.9)